【一线特写】“严丝合缝”的底气 | ||||||
| ||||||
“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在公清项目公明取水口标段,有这样一个团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始终以“建设美好生活”的理念为指引,将责任担当融入每一个施工环节,从安全管控的“严标准”到工程质量的“零瑕疵”,从技术难题的“深攻坚”到建设进度的“快推进”,以真抓实干的韧劲和攻坚克难的决心,推动项目建设不断提质增效。 “技术过硬”的硬气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战场上,围堰填筑是守护后续施工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其质量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的稳固性与安全性。在这场关乎工程根基的“战役”中,项目党支部副书记、纪律检查委员、工会分会负责人兼副经理、总工程师——身兼数职的张卫同志,以“技术过硬”的硬气,在办公室、会议室、施工现场“三点一线”的奔波里,扛起了双重责任。 “既要顾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和日常生活,把温暖送到大家心坎上;也要盯紧高围堰填筑的分毫质量,让技术标准落地生根。”作为工程技术指导的核心力量,他始终以专业为笔、以严谨为墨,在围堰填筑的施工现场,一笔一划书写着“敬业专业、人品精品”的实干篇章。 自围堰填筑工程启动以来,他便把“办公室”搬到了施工一线,白天扎根现场盯进度、查质量,夜晚伏案梳理技术难题、优化方案,将每一个技术参数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质量保障。针对围堰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他精准研判、科学施策,制定出“分区管控、靶向发力”的技术方案,明确分区填筑的粒径大小和压实干密度,严格推行闭环管理,每填筑完成50000立方米石渣料,立即组织专业团队开展检测,只有检测结果100%合格,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让冰冷的技术参数成为不可逾越的质量红线。 施工过程中,他既是运筹帷幄的“技术顾问”,也是事无巨细的“现场管家”。面对石渣料筛选环节易出现的粒径超标问题,他迅速牵头制定“分级筛分 + 现场抽检”的双重管控模式,带领技术团队在料场设置两道“关卡”,从源头过滤超标粒径料,并安排专人现场抽检,确保每一车进场材料都符合技术标准。在压实作业环节,当发现部分区域存在骨料分布不均的问题时,他没有简单下达整改指令,而是亲自上手示范,指导施工人员调整碾压机的行驶速度与碾压频次,将“纸上的技术参数”细化为“可操作、可落地的施工标准”,让每一寸填筑区域都达到质量要求。 “技术参数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对工程安全的郑重承诺,更是对每一位建设者的责任担当。”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坚守技术底线的初心。在他的精准指导与严格管控下,围堰填筑工程在历次质量抽检中均实现“零瑕疵”,为整个工程的后续推进筑牢了坚实根基。 从职工眼中的“暖心书记”到工地上的“技术护航人”,张卫同志用专业素养诠释着新时代建设者的责任担当,以实干行动彰显着精益求精的工匠本色,而这份“技术过硬”的硬气,正是他守护工程安全、践行初心使命的最好见证。 “黑面铁腕”的霸气 在石渣料填筑的施工现场,总能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眼神锐利的身影穿梭在工地——他就是被同事们称为“黑面铁腕”的老尹。 常年扎根一线,烈日把他的脸庞晒得呈深褐色,工装袖口挽起露出结实的小臂,上面还留着几处施工时不小心蹭到的浅疤,可那双紧盯质量的眼睛,却始终透着不容半点含糊的坚定,这份“黑面”下的“铁腕”,成了围堰质量最可靠的保障。 从原料进场到填筑成型,老尹构建起全流程、无死角的质量管控闭环。在源头管控环节,他更是拿出“铁面无私”的劲头,核查每一批石渣料进场,粗糙的手掌翻捡着石渣,逐车核对运输车辆携带的来源证明,哪怕是产地标注的微小模糊,他都要追问到底;对于指定产地的原料,他更是逐一核验、对照台账,同时死死盯住调配运联单的签发与监理签字流程,只要发现联单不全、签字不规范,或是原料质量有偏差,他当即摆手拦下,语气斩钉截铁:“手续不全、料不合格,绝不能进!”坚决杜绝无联单、不合格原料驶入围堰施工区域,从源头把住质量“第一关”。 填筑施工全过程,老尹一直扎根现场、全程盯守,“铁腕”作风尽显。他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也把这句话刻进了每一个施工环节里。每天清晨,他迎着朝阳,沿着填筑区域逐一排查,一旦发现超粒径料,或是夹杂着的杂草、腐殖质、建筑垃圾,他脸一沉,立刻叫来分包单位现场负责人,手指着问题原料,声音洪亮:“马上清走!一点都不能留!” 为避免填筑一区大粒径石渣侵入二区防渗墙施工区域,他主动协调测量人员实时跟进。自己则拿着图纸在现场反复核对边线位置,弯腰丈量、俯身标记,不放过任何可能影响后续施工的细节,最大程度降低施工难度,保障工程进度有序推进。 “围堰是工程的‘第一道防线’,容不得半点马虎。”他黝黑的脸庞上神情严肃,语气里满是不容置疑的坚定。在他的严格管控下,截至目前,围堰填筑段检测合格率达100%。他以对质量的极致追求,用“黑面”下的认真、“铁腕”里的责任,完美诠释着建设者的担当,为项目按期推进打下了坚实的质量基础。 10月19日,公明取水口项目高围堰顺利完成合龙,他们如释重负,转头便看见夕阳正贴着远处的公明水库堤坝缓缓下沉,把水面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 这一刻,夕阳把高围堰的轮廓照得格外清晰。这群“满身尘土”的建设者们三三两两地站在管理平台护栏处,看着河水被稳稳挡在外侧,眼里满是期待——再过不久,这里将引来清澈的水源,顺着管道流向千家万户。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