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文物风貌!韶山灌区“飞涟灌万顷”渡槽提名板焕新

日期:2025-11-19 来源:韶山灌区项目 作者:杨清漪 摄影:杨清漪 字号:[ ]

近日,已纳入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库,由中国水电八局的前身——柘溪工程总队建成,也是韶山灌区工程量最大、气势最雄伟的渡槽——飞涟灌万顷,已完成提名板更换。

飞涟灌万顷渡槽位于韶山灌区南北分流下游不远处。渡槽全长534米,其中跨河部分200米,最大高度26米。因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渡槽工地听汇报时情不自禁脱口说出“飞连灌万顷,挥笔写千渠”而得名。悬挂于渡槽槽身的“飞涟灌万顷”几个大字是湘潭著名书法家陈石泉书写,字高4米,宽3米,字体飘洒,鲜艳夺目。它引涟水之水飞越涟水,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为之慷慨赋诗:“众志比城坚,人民力胜天。且看韶麓下,涟上又飞涟。”

经实地踏勘及航拍确认,渡槽两侧10大、2小共计12块题名板因年限久远,锈蚀剥落严重,部分出现字体缺失现象。不仅影响了渡槽的外观风貌,也对文物本体保护构成隐患。

“为保证更换字体与原字体一致,施工前项目部采用无人机对字体扫描后,由专业厂家对字体进行建模复原,然后加工。提名板更换工作的核心难点在于施工环境特殊与安全成本的平衡。”项目总工程师介绍,考虑到字体主要位于涟水河上,河宽约200m,若采用传统脚手架施工工艺,成本高且高空作业风险大。为确保更换工作安全、高效、低成本推进,经多轮论证,最终确定采用桥式2 T-9.4m升降维修机+ZLP630吊篮作为施工平台。“针对施工细节,我们也做了周密部署,考虑到操作平台的重量荷载,施工前我们通过渡槽上游节制闸,将槽身段水位降至设计水位以下20厘米,为施工创造安全环境。同时,桥式2T-9.4m升降维修机采用现有渡槽走道板作为受力结构,施工前对走道板进行结构复核,考虑到渡槽年限久远,原设计标准与现有设计标准不同,具体走道板在结构复核基础上进行荷载试验。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人员还对大跨度特殊走道板进行全过程应力监测,实时掌握结构受力情况,杜绝安全风险。”

“众志比城坚,人民力胜天”的诗句,早已与渡槽融为一体,成为不可磨灭的精神印记。此次提名板的焕新,不仅是对文物物理形态的修复,更是对这份奋斗精神的擦亮。作为见证时代变迁的文物瑰宝,韶山灌区正以崭新姿态,将红色水利文化的基因代代传递,让后人在凝望这方建筑时,始终能感受到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