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说】从校牌到工牌的转变 | |||||
| |||||
一个刚毕业的职场小白,在总部的一周培训,像给空白的职场画布打了层底色。认识了很多同期的伙伴,也对公司有了初步的了解。紧接着在二级公司的几日学习,节奏虽更紧凑些,却也让我慢慢褪去了几分学生气。 直到通知被分到英坪项目时,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激动的是终于要真正“落地”,去触碰真实的工作场景;忐忑的是,这片陌生的土地会给我怎样的答案?环境如何?同事好相处吗?无数个小问号在心里打转。 然而,当双脚真正踏上贵州的土地,项目部的一切都在悄悄化解我的不安。“爽爽贵州”是大家挂在嘴边的话,不仅说的是这里宜人的气候,更藏着团队里那份松弛的暖意。 原以为领导会带着严肃的距离感,上下级之间会有分明的界限,可现实里,他们更像经验丰富的前辈,会笑着问我适应得怎么样,也会在聊天时分享工作里的小故事。最让我觉得温暖的,是每天和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闲聊的时刻。没有拘谨的客套,更多的是轻松的玩笑和贴心的关照,谁的家乡菜好吃,哪个项目的趣事值得说道,偶尔插几句工作上的问题,也总能得到耐心的解答。那种热热闹闹的烟火气,像无形的粘合剂,把我们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人,慢慢拧成了一股绳。 第一次走进矿山现场时,脚下的路还带着泥土的湿润,远处的各种设备在阳光下也不停地运转着,一眼望不到头的作业面在群山间铺展开来——那是一种远超书本的震撼。那一刻的我在内心深处默默告诉自己:别怕!原来我们的工作,是和这样宏大的工程连在一起的。 职场的第一步,不仅有任务和挑战,更有这样猝不及防的温柔。在这里,努力工作的拼劲和轻松相处的暖意,从来都不矛盾。前辈们用行动告诉我,职场里的成长,既需要在现场踏实地学,也需要在这样的“文化浸润”里,慢慢找到属于这个集体的节奏和温度。在贵州的日子才刚开始,但我已经隐隐感觉到,这里会是让我成长、也让我心安的地方。未来的收获或许还藏在前方,但此刻这份被接纳的温暖,已经是最好的开始。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