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里的时光与温度 | |||||
| |||||
清晨的阿尔泰山还裹着灰白色的晨雾,零下17度的寒气里,项目部屋顶的冰棱折射出清冷的光。我踩着吱呀作响的积雪走向办公室,发现郭叔的棉袄后领结着冰碴——这位全能的的老司机,刚刚完成了所有车辆情况的检查,为迎接各位同事的到来做好充足的准备。 八年前开挖的引水隧洞,如今已延伸成贯通山体的银色巨龙。张叔总说这条隧洞像被施了魔法,每年冬天都会在冰雪中沉睡,又在春风中苏醒。此刻他正蹲在洞口,用长满冻疮的手检查着配电箱,动作轻缓得像在抚摸孩子的脸庞。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仪表仪器,在他眼里都是有生命的战友。 鹏哥和我在西安会合后,一同踏上了阿勒泰的返程之路。长时间的奔波劳累让我们略显疲惫,飞机上的时光在期待与倦意中度过。终于,飞机降落在阿勒泰这片冰天雪地之中。当我们到达项目门口时,项目经理师总已经在那里等候着我们。他的身影在皑皑白雪中显得格外坚定,仿佛是这片寒冷中的温暖灯塔。 师总办公室的灯光比太阳更早划破黎明。墙上挂着稍有破损的施工进度形象简图,墨迹从2017年的深蓝褪成如今的浅灰。当我们裹着寒气推门而入时,他正在日历的3月1日上画红圈,笔尖悬停处洇开一滴墨,像极了七年来每个复工前夕的忐忑与期待。窗台上那株移栽自导洞口的长寿花,在暖气片旁舒展着新芽。 山脚下,装载机的轰鸣惊飞觅食的雪雀。有为哥作为负责物资方面的领导,早已忙碌起来。在零下二十度的寒夜里,他还在仔细核对即将用于开工的各类物资清单,确保万无一失。仓库里堆放着的物资,像小山一样整齐有序。他深知每一个零件、每一袋水泥都是开工不可或缺的部分,哪怕是一颗螺丝钉的缺失都可能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就像守护着宝藏一般,守护着这些物资。那些物资清单在他手中反复翻动,每一页的数字和标注都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他身后,第一批物资运输车在雪原上碾出深褐色的轨迹,宛如大地初醒的掌纹。 站在即将完工的支洞口,能听见山体深处传来冰层融化的滴答声。这声音让我想起去年暴雪封山前,电路面临严峻考验。张叔作为电工,裹着厚重的军大衣,背着沉重的工具包,在冰天雪地中穿梭于各个配电箱之间。他仔细检查着每一处电路连接,那专注的眼神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出现故障的迹象,哪怕是最细微的线路磨损或者松动,都可能引发严重的断电事故,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展。七百米岩层之上,早春的雪水正渗过冻土,而他在寒冷的黑暗中,用手中的工具维护着电路的稳定,如同守护着项目的生命线,就像八年来他从未动摇过对保障项目电力供应的信念。 当雪雀惊飞震落树枝上的积雪时,我忽然懂得:阿勒泰的春天不是来自东南季风,而是源于这群人胸膛里永不结冰的热望。那些在冰雪中沉默生长的混凝土,终将在某个黎明破壁而出,成为连接光阴与梦想的证物。 当隧洞衬砌圆满完工时,呼啸而过的不仅是穿山风,更将涌动着几代建设者用八年光阴浇筑的信念长虹,那些在冰封岁月里刻进岩层的坐标点,终将成为这片土地上永不褪色的脉搏。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