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特写】大山深处筑梦人 | |||||
| |||||
在云南大理祥云层峦叠嶂的群山深处,当第一缕晨曦还未刺破云海,一个坚实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了项目现场。他拿着手电筒照亮施工现场,如同暗夜中的星辰,划破黎明前的寂静,也开启了他又一个平凡而忙碌的一天。他,就是这片巍巍青山中光伏项目的掌舵人——项目经理漆新江。 以山为席,与光同行 “漆经理的作息,是跟着太阳走的。”这是他留给所有项目同事及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最深的印象。云南大理祥云的山区,交通不便、气候多变,项目初期,光伏场区分散,有些光伏场区没有道路,大型设备进场是最大的难题。漆经理天一亮就起身,带着技术负责人沿着蜿蜒的山路仔细复核每一个光伏场区可能遇到的运输难点,与相关负责人员反复核对运输方案,确保每一块光伏板、每一根桩基亦或每一份材料都能安全抵达施工现场。夕阳西下,享受着落日最后一丝余晖,感受着昼夜的较大温差,他回到项目部简单吃个饭,马上奔赴会议室对每日工作进行总结,安排次日的工作。 施工现场,就是他第二个家。泥泞的土路,他一天要走十几个来回;陡峭的坡地,他最后比年轻人爬得还快;蜿蜒的山路,成为他往返生活与工作的通道。他的办公桌,有时是某辆工程车的引擎盖,有时是某块工地上的水泥板。山区里信号不好,这断点的信号却成了拉动工作的轴承链,里面充斥着协调资源时的急切沟通,也饱含对现场施工人员“慢一点,稳一点”的反复叮嘱。他常说:“我们脚下踩的是险峻的山地,肩上扛的是绿色的未来,一点都马虎不得!” 安全为基,质速同驱 在漆经理的管理哲学里,安全、质量与进度,是一个不可撼动的“铁三角”。 安全,是他心中绝不容触碰的红线。每天每个光伏场区雷打不动的班前会,他严格要求班组长讲解当日作业风险点、检查每一个人的安全装备。山区气候阴晴不定、多雨水,路面湿滑的日子他总强调所有通道必须做好防滑措施;高空作业,他亲自紧盯安全带是否规范系挂;他也会因大家对一些安全隐患细节放松警惕而大发雷霆。他说:“我把大家带进山,就必须一个不少、安安全全地把大家带回去。任何侥幸心理,都是对生命的漠视。也不能因为安全隐患,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进度,是他日夜牵挂的使命。项目施工高峰期恰逢雨季,还有其他外界客观因素导致施工进度未能如期进行。为了赶上关键的施工节目部倒排工期工作,最终将计划精确到每一天、每一小时 ;每天现场施工完成后,他都组织会议对当日的工作进度进行复盘,确保施工进度配速上工程节点时间要求。遇到暴雨等天气原因打乱了施工计划的时候,他都亲自奔波在各个零散的光伏场区,检查产生的实际影响;雨势稍弱,便立刻组织人员清理积水,创造条件抢工。他的眼睛里常常布满血丝,但目光始终坚定,那是对时间、对约定、对他人的尊重与责任。 质量,是他对承诺的终极坚守。他会化身为技术工人,手持仪器,穿梭在成千上万块光伏板之间,像一位严谨的医生,为它们“体检”。支架的垂直度、组件的平整度、接线的牢固度……任何细微的偏差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告诫项目部所有人:“我们建的不是一锤子买卖,是未来二十五年甚至更久的清洁能源。今天差一毫米,未来发电量可能就会差一大截。” 铁骨铸业,柔情凝心 尽管在工作中要求严苛,是不折不扣的“铁汉”,但漆经理的内心却也充满了柔情。项目部每个员工,他都有心力照顾到。深山里的生活枯燥,他要求项目部竭尽全力保障前方施工现场员工的衣食住行,他说,只有大家吃饱了睡好了才能全身心的投入项目建设。在项目取得阶段性胜利时,他会组织大家一起聚餐,在菜肴热腾腾的蒸汽里,大家仿佛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喜悦。对于有些想家的同事,他总是耐心陪他们调整情绪,并对大家说:“等这片荒山披上‘蓝甲’,发出清洁的电能,照亮千家万户时,我们的坚守就都有了意义。到那时,我们一起风风光光地回家!” 如今,一片片深蓝色的光伏板正如漆新江经理口中的“蓝甲”,覆盖在曾经荒芜的山坡上,在高原炽烈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将光能转化为清洁的电力,汇入电网、造福千家万户。这绵延的“蓝色海洋”,是公司和整个项目部员工用汗水与坚守,写给这片群山最壮丽的情书。 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早起与晚归;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对每一个细节的精准把控;他,是千万个奋斗在新能源一线建设者的缩影。正是有了漆新江经理这样带领大家点亮群山的人,我们通往绿色未来的道路,才被映照得如此清晰而明亮。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