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分公司两项成果荣获工程局“群创”优秀成果二等奖

日期:2025-08-12 来源:装备事业部 作者:廖勤 字号:[ ]

8月11日,工程局2025年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创效优秀成果展评结果揭晓,岳阳分公司《智能化焊接机器人助力结构件焊接》与《一种大直径钢管加强环焊接工装》两项成果,凭借突出的实用价值与技术突破,斩获二等奖。

智能化焊接机器人:为结构件焊接装上“智慧大脑”

传统制造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业主对工期要求严苛,焊接速度跟不上大规模生产需求,焊接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同时,职业病风险凸显导致年轻从业者减少,高空及狭小半封闭空间作业隐患大,劳动力成本也持续上涨,行业自动化转型与市场高效运作的需求愈发迫切。

针对以上痛点,岳阳分公司推进自动化与智能化转型,引进了地轨式悬臂、便携式、移动式三种焊接机器人,为水工金属结构焊接装上“智慧大脑”。其中,地轨式悬臂焊接机器人借助3D视觉识别与BIM建模技术,能实现构件自动建模与智能路径规划,对拼装误差的“容错度”更高,即便非熟练焊工也能操作;便携式机器人灵活轻便,适合狭小空间作业;移动式机器人可自主抵达焊接位置,大幅降低人工搬运成本。

实践数据显示,单台机器人的焊接效率是人工的1.4-1.5倍,1名操作员可同时管控2-4台设备,能减少50%以上的焊工需求。在闸门、水轮机埋件等产品的焊接中,机器人可覆盖超50%的角焊缝与平对接焊缝,以及90%以上的建筑钢结构件焊接任务。除了效率提升,机器人焊接还显著增强了焊缝质量的稳定性,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安全隐患,且以绿色环保的作业模式减少污染,其技术成果还能广泛应用于内圆形肘管、机坑里衬等更多领域。

定制焊接工装:破解压力钢管施工“工期密码”

面对石台、大悟等压力钢管项目工期紧、任务重的难题,岳阳分公司创新研发的“大直径钢管加强环焊接工装”,成为攻克难关的“关键一招”。

定制焊接工装将传统手工焊升级为埋弧自动焊,通过卧式平台固定钢管,配合千斤顶调节倾斜角度、滚轮架驱动旋转,实现了焊接过程的全程自动化。其核心优势明显:一是为埋弧自动焊创造了应用条件,工件在平台上可环向匀速转动,为加强环焊接提供了稳定基础;二是采用柔性适配设计,液压支撑装置与滚轮协同控制工件装夹,主支撑铰链装置最大倾斜角度达40°,适配性更强;三是创新应用双面焊接,可同步进行多焊枪作业,焊枪调整至加强环两侧后同步焊接,既提升了效率与质量,又减少了工件吊装次数,有效避免了定位误差。

从实际应用来看,定制焊接工装的社会效益显著。不仅减少了大件吊装和翻身操作,还在高空作业时设置了固定平台,增强了作业可靠性;同时降低了焊接工艺门槛,增加了焊接作业的有效工作时间。在产品质量方面,它减少了焊接缺陷,提高了焊缝合格率,显著提升了焊缝质量,更稳稳保障了项目的交货期。

此次两项成果获奖,是岳阳分公司深耕技术创新、践行“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下一步,分公司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推动更多技术成果落地转化,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