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罗霄铸初心 碧水青山写青春

日期:2025-09-01 来源:炎陵抽蓄项目 作者:张重阳 字号:[ ]

当车轮驶过湘东南的最后一道山梁,罗霄山脉的苍翠绿浪便将我们拥入怀中。这片横亘湘赣边界的雄奇山地,不仅孕育了湖南第一峰酃峰的凌云气象,更沉淀着中华民族始祖炎帝“尝百草、教耕织”的文明火种。7月23日,在张主任与杨总的带领下,我和4名新同事怀着对新生活的期待,绕过重山叠嶂,跨过溪流江河,共同奔赴炎陵罗萍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部,这里将是我们职业生涯的第一站,更是我们成长为新时代水电人,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答卷场。

入职第一课,始于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水口镇主持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次连队建党,6名新党员在马灯下举起的拳头,铸就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根基。讲解员指尖抚过斑驳的土墙壁,“打倒土豪劣绅”的红军标语仍清晰可辨,与博物馆里339条革命标语形成跨越世纪的呼应。在十都万寿宫朱毛首次会面旧址,泛黄的文献记载着1928年两位伟人“一见面就谈了两天两”夜的历史细节,恰如今天我们与电站建设者们围坐沙盘前,为优化地下厂房布局争得面红耳赤的热烈场景。

革命先辈用“插牌分田”的木牌唤醒工农,我们则以优质的工程质量向当地人民交出自己的答卷。项目建成后每年12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将等效节省标准煤34.84万吨,让井冈山革命老区的星空更澄澈,这何尝不是对“为人民谋幸福”初心的当代诠释?当我在中村瑶族乡看到村民邓光亮为支持工程建设,亲手移栽培育十年的炎陵黄桃“摇钱树”时,忽然懂得:所谓红色基因,正是这种“把小我融入大我”的无私抉择。

深入前方的这段时间,现场的许多工序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一一相应,同时也理解到许多东西不能仅仅依靠于书本,很多东西要根据现场的不同,环境的不同进行调整,深刻领略到了陆游在某个冬夜写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时,对其子的殷殷教诲,项目上师哥师姐与领导班子的教导,正是一代代水电人“传帮带”的生动注释。项目部的“暖心工程”总在细节处动人:每人分发的“炎陵三宝”(黄桃、奈李、高山茶)抚慰乡愁,而领导班子“一人一策”制定的职业规划书,更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底气。

从湘江的橘子洲头到炎帝陵的圣火台,变的是坐标,不变的是八局人“上善若水,顺势勇为”的初心。当2029年首台机组投产时,这座总投资83亿元的“绿色引擎”将每年为湖南电网提供120万亿千瓦时清洁电力,带动数千人就业,让革命老区的万家灯火更明亮。

此刻,我坐在项目部高台上,看着树林由明转晦,望着夕阳为酃峰镀上金边。罗萍江的碧波与星空交相辉映——那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我们八局青年以青春之名,写给这片红色土地的深情告白。在炎帝神农氏播撒文明火种的这片土地上,新时代的建设者正以水为墨,以山为纸,书写着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山海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