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茧,山河梦:白马工程一月礼赞 | |||||
| |||||
每一双粗糙的手掌,都托举着时代的重量;每一处新生的山河,都镌刻着奋斗的印记 时光如乌江之水,奔流不息。转眼间,我作为水电八局水电公司的新员工,在乌江白马航电枢纽工程项目部已经度过了一个月的光阴。这段时光里,我触摸到了这个时代的脉搏,见证了平凡中的伟大,更读懂了“掌心茧,山河梦”的深刻内涵。 初到白马,便被这片热土上的壮阔景象所震撼。巍巍青山环抱中,施工机械轰鸣作响,运输车辆川流不息,建设者们的身影在工地上穿梭忙碌。这座总投资逾亿元的国家重大工程,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乌江流域的面貌。 施工负责人马翰聪带着我们登上观景平台,指着正在施工的枢纽工程介绍说:“白马航电枢纽正常蓄水位184米,死水位180米,工程总工期99个月,通航建筑物位1000t级单船闸”这些数字背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更是几代水电人孜孜以求的山河梦想。 在这一个月里,最让我震撼的不是宏伟的工程,而是那一双双托举这个时代的手掌。 电焊工的手掌,满是烫伤的痕迹和粗糙的茧皮。在火花四溅的作业环境中,他手中的焊枪却能稳如磐石,每一道焊缝都完美无瑕。“焊工的手不怕烫,怕的是手艺不精。”他朴实的话语中,透着对专业的执着追求。 还有那些混凝土工、钢筋工、机械操作手……每一双手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一处茧子都记录着奋斗的痕迹。这些粗糙的手掌,或许不会出现在闪光灯下,但正是这千万双劳动者的手,正在改变着中国的山河面貌。 在白马工程的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那种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的豪情。刘江平,是项目安全环保部主任。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他带着团队跑遍了乌江两岸,制定了详细的环保措施。“我们要建的不仅是工程,更是绿水青山。”在他看来,每一个环保细节都关系到乌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建设者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口音和经历,却都有着同样的梦想——用自己的双手,为祖国建设更多的精品工程,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河更美。 在这一个月中,我最珍贵的收获是感受到了水电精神的薪火相传。老师傅们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手把手地教我们操作技巧。他们粗糙的手掌握着我们这些新员工稚嫩的手,传递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老师傅的话语中,充满着期待和信任。 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深深爱上了这片热土,爱上了这个伟大的时代。每当夜幕降临,工地上依然灯火通明。站在宿舍窗前,望着远处施工的夜景,我常常想起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建设者们。他们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正在书写着这个时代最动人的故事。 作为新时代的水电人,我将以前辈们为榜样,不怕手上起茧,不怕身上流汗,在实干中增长才干,在奋斗中实现价值。我相信,终有一天,我的手掌也会磨出厚厚的老茧,那将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美的勋章。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