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筑质量标杆·比拼钢筋真功——白马项目部钢筋焊接技能比武大赛 | ||||||
| ||||||
弧光闪烁间熔铸匠心,焊花飞溅中锚定质量。2025年金秋九月,“焊”筑质量标杆·比拼钢筋真功——白马项目部钢筋焊接技能比武大赛在钢筋智慧加工厂拉开帷幕。 这场由白马航电枢纽二期工程项目部主办、参加比赛的人员主要来自工区及土建各协作相关人员、8名焊接精英同台竞技,以焊枪为笔、钢筋为墨,书写着工程行业质量至上的时代答卷。 本次大赛的举办,响应公司质量月“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强国建设”的号召。钢筋作为建筑结构的“筋骨”,其焊接质量直接决定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不合格焊接接头可能导致强度降低30%以上,在动荷载作用下疲劳寿命甚至会缩短50%-70%。基于此,大赛组委会精心设计赛事体系,将“质量管控”贯穿全程,进行实操比拼,从防护措施执行到位情况、焊接接头及焊缝外观、焊缝实体质量、电焊接头处钢筋轴线曲折率、以及比赛时间和个人形象风度六个方面构建起全维度的质量考评闭环。 清晨的赛场早已整装待发,标准化钢筋智慧加工区整齐排列着HRB400级螺纹钢试件,数字化焊机实时显示着电流电压参数,实验室内,拉力试验机等检测设备严阵以待。开幕式上,领导掷地有声:“我们比的不仅是速度与技巧,更是对标准的敬畏、对质量的坚守,要让每一道焊缝都成为经得起检验的质量标杆。” 赛事为实操竞技,实操堪称“质量考验的试金石”。根据规则,选手需在15分钟内完成2根A22接头钢筋的焊接,全程严格遵循《SL/T 631.2-2025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从钢筋端部处理、焊条选择到参数调节,每道工序都需符合规范要求。 赛场中央,弧光交替闪烁,滋滋的焊接声此起彼伏。在高温下,选手们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但无人分心——有的采用“之字形”运条法控制熔池温度,确保焊缝成型均匀;有的运用“断弧焊”技术处理立焊位置,有效避免咬边缺陷。 实操结束后,评审环节的“质量标尺”更为严苛。9人评审组由白马公司、二滩监理、长江设计院、白马项目部组成,依据6项核心指标进行量化评分:是否携带绝缘手套和防护眼镜、检查有无裂缝情况、有无脱焊点和漏焊点、表面是否平顺饱满、有无明显咬边凹陷、钢筋有无烧伤情况、焊缝长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并满足最小偏差值-0.5d、宽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并满足最小偏差值-0.05d、表面气孔,弃渣,是否在2d长度上数量不多于2个,气孔,弃渣直径不大于3mm、比赛时间内是否完成等。 经过半天的激烈角逐,各类奖项逐一揭晓。最终来自砂石工区的李俊凭借“零缺陷”的焊接作品斩获一等奖,他的试件在焊缝断面呈现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无油污、无颗粒状锈蚀或片状锈蚀现象,正是高质量接头的典型特征。 这场以质量为核心的技能比拼,早已超越了赛事本身的意义。它不仅搭建了技能交流的平台,更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方式,将精益求精的质量理念深植人心。正如大赛标语所言:“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强国建设”当获奖选手们手持奖状合影时,赛场的弧光与他们眼中的光芒交相辉映——这光芒里,有对技艺的执着,更有对质量的承诺。 焊道有形,质量无痕;匠心筑梦,钢骨擎天。此次钢筋焊接技能比武大赛的成功举办,为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白马航电枢纽二期工程建设坚定了信心。那些在赛事中锤炼的技艺、坚守的标准、传承的匠心,终将转化为一座座建筑的安全基石,支撑起质量强国的宏伟蓝图。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