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迎来“小候鸟” 白马项目部暖心开启“反探亲”模式 | |||||
| |||||
“爸爸,妈妈,我来啦……” 近日,重庆白马航电枢纽二期工程的工地上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随着暑假大幕拉开,项目部精心策划的 “反探亲” 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 “小候鸟” 们跨越山海,在父母奋战的建设一线开启了别样的暑期时光。 作为重庆市重点水利工程,白马航电枢纽二期工程自开工以来便牵动着各方目光。工程建设者们常年扎根工地,与家人聚少离多成为常态。为破解职工“思乡难团聚”的痛点,项目部今年提前规划,投入专项资金改造探亲宿舍,配备空调等基本生活设施,还组建了后勤服务专班,从饮食保障到安全防护全方位做好准备。“我们要让职工家属来了就像回家,让亲情成为工程建设的暖心动力。”党支部副书记、工会负责人邓晓华介绍道。 探亲房里的温情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安全环保部主任刘江平的儿子刚到驻地,就抱着爸爸不肯撒手。“孩子平时只能在视频里喊爸爸,现在终于能在工地上追着他跑了。”刘江平的爱人看着父子俩的身影,眼角泛起泪光。项目施工负责人马翰聪7岁的女儿马欣怡则骄傲地向小伙伴展示爸爸参与建设的大坝蓝图:“我爸爸是水电八局的工程师,他在建能发电、能行船的超级工程!”这个曾经被同学问“是不是没有爸爸”的小姑娘,如今说起父亲的工作满眼自豪。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孩子们用稚嫩而真挚的文字,在卡片上诉说着对父母深深的爱。 12岁的古明轩跟着父亲古师傅体验了一天后勤保障工作,从检查宿舍电路到分发解暑饮品,年仅12岁的他切身感受到父亲日常工作的繁琐与辛劳。“爸爸每天要照顾上百人的生活,这么热的天衣服从来没干过,我以前还总怪他不陪我。”孩子朴实的话语让在场的职工们深受触动。 家属们的理解与支持成为工程建设的坚强后盾。马翰聪妻子罗婷这次特意带着家乡特产来到工地,亲眼见证丈夫和工友们在现场搬运电缆后,她对“舍小家为大家”有了更深体会:“看到他们晒黑的脸庞和磨破的手套,才明白这项工程背后有多少付出。现在我特别为他骄傲。” 此次“反探亲”活动将持续整个暑假,项目部还将组织亲子研学、安全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党群综合部桂许珊的妻子唐荣彬道出了所有家属的心声:“他们在前方建大桥、筑大坝,我们就在后方守好家、育好娃,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工地上的塔吊依旧忙碌,探亲房的灯光温暖明亮。在白马航电枢纽二期工程的建设现场,亲情与责任交织成最动人的旋律,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正带着家人的期盼,为打造百年平安品质工程续写着奋斗篇章。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