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月】龙云灌区:精耕细作,铸就质量品质丰碑

日期:2025-09-22 来源:玉林龙云灌区项目 作者:李想 字号:[ ]

眼下,龙云灌区项目锚定“打造精品水利工程”目标,拉开质量月系列活动序幕:质量问诊日直击施工痛点,全员质量考核落地,质量文化渗透日常强根基。

一场全流程覆盖、全岗位参与的品质提升行动,为灌区工程长久惠民注入坚实力量。“质量是工程生命线”理念在建设现场的生动实践,更是“建管并重”思路下“品质为先的有力践行。质量“零距离”问诊日精准破题。

为打通质量管控与问题解决的“关键堵点”,项目精心打造“质量问诊日”互动平台。现场陈列的实体样板展区,清晰呈现渠道衬砌、闸门安装、管道焊接等关键工序的标准工艺与常见质量缺陷对比案例;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详细解读水利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原材料检测标准及过程管控要点。技术骨干化身“质量医生”与“工艺讲师”,一边发放质量手册,一边手把手演示规范操作,耐心解答施工班组提出的技术难题。

“以前总觉得差不多就行,看了这些缺陷案例才知道,一点小偏差可能影响工程寿命。这次问诊学会了渠道混凝土养护的关键技巧,以后干活心里更有谱了。”

“这个活动太及时了!新进场的工人对隧洞施工标准不熟悉,现场样板比书本讲解更直观,大家一看就懂。”

质量问诊日不仅普及了专业知识,更让管理团队找准了质量管控的发力点。

一线施工中的实际困惑,正是优化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依据。现场收集的30余条意见建议,已分类梳理形成整改清单,推动质量标准从“文件要求”转化为“施工习惯”。疑问化解、标准明确、信心提振,一道坚实的质量防线在建设者心中逐步筑牢。

全员质量考核,不只是一次知识检验,更是对工程品质责任的深度强化。考核覆盖项目管理人员、技术骨干、施工班组全员,内容紧密结合灌区建设实际,涵盖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原材料质量鉴别方法及质量问题应急处置流程,全面检验各岗位人员的质量素养。

“灌区工程关系到下游农田灌溉,质量出不得半点差错。这次考核就是要找出大家的知识盲区,后续针对性培训,确保每个人都能扛起质量责任。”质量负责人在考核动员时强调。

考后,项目部对成绩逐人分析,针对薄弱环节制定“补课计划”:对得分较低的施工班组,开展现场实操培训;对技术人员,组织规范条文专项解读。协作队伍队长老张感慨:“为了考好,大家主动凑在一起研究工艺要点,这种学习氛围比单纯说教管用多了!”考核让“要我重视质量”转变为“我要保障质量”,推动质量意识融入每个岗位、每个环节。

针对考核中暴露的高频问题,项目部还创新开展 “质量错题复盘会”,组织员工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失误原因,制定预防措施。从理论考核到实践复盘,从单点培训到全员提升,一场以考促学、以学促干的质量能力提升行动,为工程品质筑牢技术支撑。

质量月是集中攻坚的契机,而工程品质的长久保障,在于将“日日皆是质量日”的理念融入日常管理。项目部以此为抓手,构建全流程质量管控机制:项目领导班子每日带队巡查,重点检查隐蔽工程、关键工序质量,发现问题当场督促整改;推行“班前质量交底”制度,每个班组开工前,技术人员明确当日施工质量标准与注意事项;设立 “党员质量示范岗”“青年质量监督队”,鼓励党员、青年带头落实质量要求,主动监督身边施工质量;将各分包单位纳入统一质量管控体系,执行“同标准、同检查、同考核”,确保质量要求无死角。

为调动全员参与质量管控的积极性,项目部推出“质量积分激励”举措:工人发现质量隐患、提出优化建议、参与质量改进项目均可累积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技能培训名额或绩效奖励。“上次我发现管道接口密封不到位,上报后不仅及时整改,还得了积分,现在大家都盯着质量细节,生怕漏掉问题。”灌区施工员小王说。

从日常巡查到专项监督,从激励引导到制度约束,龙云灌区项目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动质量管控常态化、精细化。在灌区渠道施工现场,工人严格按照标准配比混凝土,技术人员全程旁站监督;在闸门安装车间,每一道焊缝都经过超声波检测,确保强度达标。质量意识已成为建设者的行动自觉,融入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细节。

田野阡陌间,龙云灌区的建设者们,以质量月为起点,将“精益求精” 的工匠精神刻进每一段渠道、每一座闸室、每一根管棚。质量问诊日的精准服务、全员考核的责任传导、日常管控的长效机制,正共同织就一张严密的质量保障网。

质量,不再是悬挂于墙上的标语,而是扎根在每一位建设者心中的信念,化为看得见的规范操作、摸得着的实体品质、问得出的标准要求、记得住的责任担当、行得稳的长效管理,为打造经得起时间和人民检验的水利精品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