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部变形记:从织毛衣大师到物资流程“救火队员”

日期:2025-09-29 来源:霍尔古吐项目 作者:鄂李玲 字号:[ ]

二十年前,我因为怀孕,从电焊工转岗到项目部设备物资部,刚进物资部那会儿,总觉得这地儿是全项目部的“养老特区”。部门办公室在项目部一排不起眼的小平房的中间那两间屋,窗户朝西,下午的太阳斜斜地晒进来,把木质办公桌晒得暖烘烘的。那会儿我们做台账全靠手填,买的现成的活页本,一笔一划写清楚物资名称、规格、数量,写完了对着草稿纸检查,活像小学时写生字作业。

那时候部门人多,十几号人在两大间办公室穿穿梭梭,每天上班最热闹的环节是 “晨间织毛衣交流会”。张姐带的羊绒线,李姐织到一半的围巾,王姐新学的元宝针花样,一到办公室就摊在桌上互相请教。我刚去那会儿还不好意思,后来看大家都织,也从家里带来毛线,跟着学织宝宝鞋。有时候领导进来巡查,看见我们手里的毛线针,也只是笑着说 “注意点影响,别把活耽误了。”—— 可那会儿哪有什么活要耽误?

日常工作就是把仓库报上来的出入库单抄到台账上,一个上午能抄完一天的量。剩下的时间要么织毛衣,要么凑在一起聊家长里短,谁家孩子升学了,谁家超有钱买了新房子,说得热火朝天。到了月底才稍微忙点,要把一个月的台账汇总成报表,算清楚库存数量。也就是这几天,办公室里才听不到毛线针的碰撞的“哒哒”声,取而代之的是敲计算器按键硬邦邦的语音声。可即便忙,也忙不到哪儿去,最多加两个小时班,报表就能弄完,完了大家还能一起约着去项目部开的职工之家小舞厅舞上两曲。

那时候我总跟朋友开玩笑,说自己在物资部是“混吃等死”,每天上班就像在度假。那时候大家都说在物资部,只要不当官,就是个好差事,轻松又稳定。我也觉得挺好,不用费脑子,不用担责任,每个月工资按时到账,日子过得悠哉游哉。那时候的物资部,就像一潭平静的湖水,没有波澜,没有起伏,连风都懒得吹一下。

后来,因为孩子读书、家里老人需要照顾等原因,我从公司办理了待岗,回到贵阳,就近找了个闲散的工作,方便照顾孩子与老人。就这样又过了几年,孩子上大学了,我又回到阔别已久的水电公司。谁知道几年前公司已搞数字化转型,这平静的日子一下子就被打破了。我首先要学习的就是物资管理流程,要把我以前熟练的手工台账换成电子系统,还要把采购、租赁、结算这些环节都搬到公司内网上走流程。当时我听了都懵了,只敢小声嘟囔:“被数字裹挟的一天。手工记账挺好的,又清楚又方便,关键是我会呀。”

可懵归懵,前进的步伐一点不能慢。想在物资部立足,该学的必须学,先学内网系统。我的两任物资部主任汪小平主任与李清桂主任,都是好领导,没有因为我刚回水电公司,什么都不懂而对我不耐烦,都很用心教我。每每我犯了错,或哪里出现疏漏,锅都是他们背了,骂也替我挨了。我常会觉得不好意思,汪小平主任就开着玩笑说:“没关系,我脸皮厚,禁骂。”李清桂主任说 :“谁还不犯个错呀,这次吸取教训,下回还犯哈。”

刚开始学习公司内网系统时,我对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按钮,头都大了。以前填个单子,拿张纸写写就行,现在要在系统里选这个选项、填那个字段,还得上传附件,弄错一步就提交不了。刚开始时,有很多次,我在系统上填个单子,提交流程时,系统提示“××错误”,我愣是对着屏幕琢磨了好半天,才弄明白问题出在哪儿。

更让人头疼的是合同评审流程。以前采购设备物资,合同拿来大家看看,觉得没问题就签字,简单快捷。现在倒好,一份物资采购合同要在系统里走十几个节点,从部门审核到财务审核,再到法务审核、领导审批,每个节点都有不同的要求。有时候流程被打回来,我心里有气,抱怨说:“领导们审核,都看心情吗?今天正好心情不好?”可抱怨归抱怨,该改的还得改。改完了再重新提交。

有一次一份设备租赁结算流程,前前后后被驳回五次,我拿着被驳回的那份设备租赁的签证单,盯着上面的工作时间,眼睛盯出花来了,终于在那一堆堆“鬼画符”的时间里找到那么一丁点的“错误”,我又抱怨:“领导们眼睛都装扫描仪了吗?真尖啊!”可抱怨完,我只能联系设备租赁供应商,“签证单时间重叠了,你家设备挺玄学啊!会分身?”实话,我给供应商打这个电话,多少带点“私人恩怨”,实话呀。

“怎么又被驳回了,什么时间才能挂上账呀?”供应商说。

“没办法,系统要求的。”我敢说是领导眼尖吗?

物资采购结算,以前结算就是拿着采购单和发票,找领导签字,再交账务就算完成流程。现在要在系统里发起结算流程,先在PM系统做验收单,再填结算单,结算单通过审核,还得在远光系统走一遍审核才算真正完成物资采购结算流程。当然,上传的附件:物资采购合同、验收单、发票扫描件,少一样都不行。有一次我忘了上传验收单,流程走到财务那边被打回来了,财务老师在系统里留言 “缺少验收证明,无法结算”。我责备自己的疏忽,赶紧去PM系统下载验收单,把流程重新提交上去。

重回水电公司的这一年半时间,从都昌项目部到霍尔古吐项目经理部,我算是彻底体会到了什么叫 “手忙脚乱”。就说这个月吧,我一共发起了二十多次流程,有物资采购合同评审,有租赁结算,还有设备租赁申请。可没想到,这二十多个流程里,有十几次都被驳回了。有时候是因为附件不全,有时候是因为填写的信息有误,还有时候是因为领导觉得某个条款或数据不合适,需要重新协商。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大型设备租赁合同,我花了三天时间才把所有信息填完,附件也上传得整整齐齐,信心满满地提交了流程。结果第二天一上班,就收到了系统提示:“你提交的流程被驳回。”。我心里那个郁闷啊!给远在千里参加培训的李清桂主任发信息,截个图,说流程被驳回,“咋办呀?为什么呀?是……”我承认,当时的我觉得委屈,感觉自己所有的努力不被认可与珍视,“我想撂挑子走人!……”我噼里啪啦敲了一把键盘,我用五笔打字,我打字速度比李主任用语音回话还快,感觉像是要堵住他说话一样发泄心里的不满。“唉呀,没多大事,我回去解决,我就这两天回去了。”李主任回。好吧,我也挺好说话,算是被安抚住了,什么撂挑子走人,不存在的。

现在,我每天一到办公室就打开系统,查看流程进度,看到“审核通过” 就松一口气,看到 “驳回” 就心里一紧。看到待办事项里的驳回流程,恨不得一天就能全部解决掉,感觉自己就像个“救火队员”,这边刚把火扑灭,那边又着火了。以前在物资部织毛衣,现在是不可能了。

有一次我因为一个流程又被驳回,心里实在憋屈,就在微信的同学群里抱怨。同学群里好多都是以前织毛衣的高手,现在也都成了“系统达人”。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都开始吐槽自己跟系统发生的斗争。吐槽完了,有个同学笑着跟我说:“你别抱怨了,刚开始我也不习惯,现在不也过来了嘛。你看,现在流程虽然麻烦,但每一步都有记录,以后出了问题也好查。以前手工记账,万一单子丢了,都不知道找谁去。”

我想想也是,记得有一次仓库盘库,发现有一批物资的数量对不上,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大家只能翻台账,一本一本找,有时候找半天都找不到问题出在哪儿。现在好了,在系统里一查,就能看到这批物资的出入库记录,是谁领的,什么时候领的,清清楚楚,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所在 。要是在以前,这事儿还不知道要折腾多久呢。

现在的物资部,再也听不到毛线针的“哒哒” 声了,取而代之的是键盘的“噼里啪啦”声和大家讨论流程的声音。以前下午晒太阳聊天的时间,现在都用来改流程、填单子了。月底的时候就更忙了,要赶在月底前把所有结算流程走完,有时候要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钟,办公室里灯火通明,每个人都在电脑前忙碌着。

有一次加班到很晚,我看着办公室里忙碌的同事,突然觉得,现在的物资部虽然忙,虽然累,但比以前有活力多了。以前大家天天织毛衣,看似轻松,可日子过得像一潭死水,没有一点激情。现在虽然天天跟流程打交道,有时候还会被驳回,被批评,但每完成一个流程,每通过一份合同,心里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就像上次那个折腾了两个星期的设备租赁合同,最后通过的时候,感觉就像以前织完一件毛衣一样开心。

现在流程被驳回时,还是会小小的抱怨,但也只是口头上说说,还是会去看看哪里出错了,是什么原因被驳回。现在虽然忙点,但觉得自己还有用,不像以前,天天织毛衣,都快把自己织废了。

想起以前悠闲的日子,有时候也会怀念,但更多的是觉得现在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公司的数字化转型,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很多挑战,但也让我们学到了新的技能,适应了新的工作方式。以前的物资部,是“混吃等死” 的岗位,现在的物资部,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战场。

从织毛衣到走流程,从“混吃等死” 到 “主动出击”,物资部的日子变了,我们也变了。或许这就是成长吧,在不知不觉中,被时代推着向前走,然后发现,原来自己也能适应新的生活,也能迎接新的挑战。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说物资部是“混吃等死”的岗位了,因为现在的我们,每天都在为公司的物资管理忙碌着,努力着,就像一颗颗小小的螺丝钉,虽然平凡,却不可或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