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T1282项目部:箱涵施工单月突破767米 持续刷新开工纪录 | |||||
| |||||
9月份科威特T1282基础设施项目项目部完成箱涵墙及顶板浇筑767.16米,不仅远超每月483米的计划产能,更较8月份600米、7月份500米的成绩实现阶梯式跨越,强势刷新项目开工以来的单月施工纪录。这一“从达标到超额、从突破到领跑” 的进阶轨迹,生动印证了项目部在施工组织、技术创新与团队协作上的硬核实力,项目进度曲线持续保持稳步上扬的强劲态势。 精细管控提效能,流水作业保进度 为筑牢进度推进 “压舱石”,项目部以 “自营优先、精益管理” 为核心原则,构建全流程高效施工体系。一方面,强化自营班组建设,推行 “工序分组、责任到人” 机制,通过精准配置劳动力、优化班组结构,实现各环节无缝衔接;另一方面,严格执行 “定人定机定点” 制度,对挖掘机、吊车等核心设备按工序流水化调度,施工现场实时更新机械运行状态,最大限度减少设备空转等待时间,设备利用率始终维持在高位水平。 同时,项目部建立“日跟踪、周调度”双重进度管控机制:每日对照施工计划核查进度偏差,及时解决材料供应、人员调配等问题;每周召开调度会议,统筹协调各工序衔接节奏,确保箱涵施工从钢筋绑扎到混凝土浇筑的全流程高效运转,为产能持续突破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筑根基,多维度优化保质量 在施工技术方面,项目部着力提升工艺水平:钢筋工程采用分区绑扎和流水作业方式,减少交叉干扰;关键节点加强隐蔽验收,确保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模板工程使用滑动钢模结合局部木模,加快了安装速度;通过加密支撑与精确测量,保证墙体线型顺直、尺寸精准。同时,模板与支撑材料统一采购、循环使用,降低了综合成本。混凝土浇筑实行分层分段浇筑,严格控制下料高度和振捣时间,确保密实度与外观质量;同时采用商品混凝土坍落度“双控”方法,提高泵送性能和成型效果。降水工艺采取分层降水技术,保持基底稳定,避免过抽引起土体沉降;在部分深人孔区域和下穿箱涵管线施工中,井点降水结合明排,显著提升了降水效率。 科学应对高温挑战,昼夜协作抢工期 面对科威特夏季极端高温(日间最高温超 50℃)的施工难题,项目部创新推行 “晚班为主、白班为辅” 的错峰施工模式:夜间集中开展底板、墙体混凝土浇筑作业,规避高温对混凝土初凝时间、强度发展的不利影响;白班重点推进前一晚施工段的质量验收、养护工作,安排技术人员检测混凝土强度、检查外观平整度,形成 “施工 - 验收 - 养护” 闭环管理。为保障夜间施工安全,项目部在作业区域布设 300 余盏高亮度照明灯具,实现浇筑点、泵送设备、行走通道照明全覆盖,消除夜间视觉盲区;安全员实行 24 小时轮班制,每小时开展一次现场巡查,重点监控用电安全、泵送设备运行、有限空间作业等风险点,确保 “提速不降标、高效保安全”。 此次箱涵墙及顶板施工单月突破767米,是项目部统筹管理、技术创新、团队攻坚的重要成果。接下来,项目部将继续保持高效推进态势,在后续关键节点中稳中有进、再创佳绩,为整体工程目标的顺利实现筑牢根基。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