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柴达木项目35千伏输电线路总干线及西干线成功送电 | ||||||
| ||||||
10月28日,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35千伏输电线路总干线及西干线成功实现送电,标志着该项链接区域发展与生态安全的战略性工程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为后续水泵机组调试和通水运行奠定了坚实的能源基础。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是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配套供水工程,旨在通过优化区域水资源格局,有效解决盆地内资源性、工程性缺水问题,支撑经济产业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本次通电的35千伏输电线路总干线及西干线是该工程“电力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起点自甘森起,全长113.05公里,建成通电后,将如同一条强劲的“高原动脉”,将源源不断的电能输送至总干段沿线的核心泵站。 35千伏线路建设从一开始便是一段布满荆棘的征途。合规性审批手续的办理,成为挡在项目团队面前的第一道难题。线路建设需穿越林地、自然保护区及铁路线,在这些地区的任何施工都必须慎之又慎,项目团队始终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置于首要地位,每一基铁塔位置的确定,都要经过反复的设计与勘测,力求把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穿林、穿保护区、穿铁的合规性审批手续漫长而严格,项目就派专人长期蹲点跟进,在线路建设的关键时期,他们用耐心、专业和毅力,逐一破解了手续难题,为线路的建设扫清了阻碍。 艰苦的高原环境是挡在项目团队面前的第二道难题,大风、沙暴、高寒、缺氧,它们无时无刻不在磨砺前方线路建设工人们的意志。但是,为了确保线路按期通电,工人们克服万难、科学组织、精心施工,严把安全质量关,仅用时不到两月就高效完成了从基础施工、铁塔组立到导线架设的全部工作,最终顺利通过验收,实现一次性送电成功。 这条在苍茫戈壁上竖起的银线,输送的不仅是电力,更是柴达木盆地未来发展的希望。待工程全线投运后,它将与输水管道共同构成“水脉”与“电网”的双重保障,为这片战略要地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对促进海西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