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脉连国脉:右江与八局人的时代和鸣

日期:2025-10-20 来源:水电公司 作者:伍月 字号:[ ]

我是一条江,人们叫我右江。千年来,我流淌在桂西北的群山之间,见证着沿岸的沧桑变迁。我的血脉里,曾奔涌着骆越先民的独木舟,承载过西南丝绸之路的商队,倒映过邓小平同志领导百色起义时横渡的帆影。

记得那些年,百吨级的船队在我的怀抱中穿梭,汽笛声在山谷间回荡。那时的航运虽然繁盛,却也受制于我季节性的脾气——雨季的汹涌和旱季的浅滩,让航行充满了不确定。

直到新世纪之初,百色水库的建成,让我变得温顺平和。然而,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虽然水位稳定了,但原有的通航设施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看着那些只能装载少量货物的小船,我深知,这片土地需要更强大的航运能力。

转变始于三年前,当水电八局的旗帜在我的岸边竖起,当“百色通航项目”的标牌在晨曦中闪耀,我知道,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这是一个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工程。未来,千吨级的巨轮将破浪而行,让广西的物产通达四海。更让我自豪的是,这群来自水电八局的建设者,正在创造多项世界之最——在建世界提升重量最大的全平衡钢丝绳卷扬式升船机、世界首座同时建有省水船闸和升船机的通航枢纽。这些技术突破,让我这条古老的江河,一跃站上了世界航运技术的前沿。

作为这一切的见证者,我最想诉说的,是那些与八局建设者们共同经历的风雨岁月。

每年的台风季节,是我最躁动的时候。狂风裹挟着暴雨,让我的身躯不断膨胀,水流湍急,浪涛汹涌。今年的秋天尤其难忘,“桦加沙”“博罗依”“麦德姆”三个台风接踵而至,百色水库的下泄流量屡创新高。

但八局人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未雨绸缪。

在台风来临前,我看到他们冒着细雨,走遍每一个工区:检查塔吊的加固情况,确认临时设施的防风措施,疏浚排水沟渠。我看到施工前方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工作群里实时更新的气象预警,传递到每一位建设者。那些年轻的工程师们,顶着狂风,在基坑边、在围堰边反复巡查,他们的雨衣在风中猎猎作响,却掩不住他们坚定的目光。

记得那个深夜,“博罗依”带来的暴雨让我水位猛涨。项目部里灯火通明,值班人员紧盯着河道的水位数据变化,对讲机里不时传来各工区的汇报声。“拌合楼沙石仓边坡未见滑坡异常”“围堰暂未发现管涌”“人员及设备均已撤离至124m以上高程”……这些声音在雨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最让我动容的,是看到八局人在暴雨间隙的紧急处置。当部分低洼区域出现积水,他们的抽排水设备立即启动;当临时围挡被风吹倒,应急队伍迅速到位加固;当建材物资面临浸水危险,工人们连夜转移垫高。他们的动作如此娴熟,配合如此默契,仿佛早已演练过无数次。

三年来,我目睹过太多这样的场景:安全员不厌其烦地提醒每一个工人系好安全带;工程师为了一个数据反复核算到深夜;暴雨中,总有党员干部冲在最前面。他们把“安全”二字刻进了心里,化作每一个细节里的执着坚守。

如今,当台风过境,晴空再现,我看着那座日渐成形的升船机,不禁心潮澎湃。这项由水电八局百色通航项目部倾力打造的工程,不仅是在重塑我的航道,更是在续写这片土地的发展篇章。

未来,千吨级的船舶将从这里驶过,载着百色的芒果、铝材,载着老区人民的梦想,通过西江,走向大海,通向世界。而我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是水电八局人把安全融入血脉的坚守,是把责任扛在肩头的担当。他们用最迅速的反应应对天灾,用最紧密的配合化解危机,用最无畏的精神创造奇迹。

作为一条流淌了千万年的江,我见证过无数故事,但水电八局建设百色通航项目的历程,注定将成为我记忆中最辉煌的篇章。因为我看到的,不仅是一项超级工程的崛起,更是一个优秀企业顺势勇为、追求卓越,一个民族迎难而上、生生不息的精神写照。

我的江水还将继续奔流,而水电八局与右江共同书写的这段传奇,将随着船只,传遍五湖四海,流传至久远的未来。在这奔腾不息的江水中,将永远铭记着这群筑梦者的智慧与汗水,见证着他们为这片土地带来的深刻变革。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