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说】缘起霍山,似竹根之水扎根沃土

日期:2025-09-01 来源:基础设施公司 作者:欧伟楠 字号:[ ]

7月15日,我坐上从家开往长沙的高铁,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一闪而退的风景,告别那座苏北小镇,前往水电八局这一新起点。这一路上,高铁行驶在铁轨上,路过一座座站房,驶过每一座桥、每一条隧道,让我仿佛看到了建设者的身影,也为自己能从事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而感到无比自豪。结束为期一周的总公司培训与四天的分公司培训后,我来到了基础设施公司华东区域,下项目的第一站是风景优美的大别山门户——安徽霍山。

奔赴霍山,新鲜启程

霍山龙井冲,这个坐落在大别山腹地的地方,青山环抱,绿水潺潺,宛如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刚抵达这里,清新的空气夹杂着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为期四天的新员工项目培训便在这样惬意的环境中拉开了序幕。培训期间,我们跟着项目上的前辈们走遍了工地的各个角落。他们耐心地向我们介绍每一处施工细节,从洞室结构、开挖方法到施工流程,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得细致入微。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基层工作方法有了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原来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施工环节,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都需要严谨的规划和精准地执行。同时我也了解到,华东区域的项目类型丰富多样,主要以房建、抽水蓄能、市政等为主。这些项目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房建项目为人们提供温馨的家园,抽水蓄能项目保障能源的稳定供应,市政项目改善城市的交通和环境,每一项都承载着重要的使命。

安全第一,守住底线

在项目培训中,“安全第一,守住底线” 被反复强调,也是我们必须牢记于心的准则。项目上专门组织了安全培训,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全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性。从安全帽、安全带的正确佩戴,到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标识的识别,从施工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到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每一个内容都关乎着生命安全和项目的顺利推进。前辈们结合实际案例,向我们讲述了因忽视安全细节而导致的惨痛教训,那些案例让我们警醒,也让我们更加明白,安全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的责任。在施工现场,我们看到各项安全措施都得到了严格地落实,安全员时刻巡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守住安全这条底线,才能保障项目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让每一位建设者安心工作,让每一个家庭放心,真正做到平平安安上班,高高兴兴回家。

项目如家,温暖人心

虽然在霍山项目培训的时间不长,但我却深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项目上的前辈们就像家人一样,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在生活上,他们为我们准备了舒适的住宿环境和可口的饭菜,尽力为我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在工作中,他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我们,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他们总是耐心指导,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闲暇之余,大家会一起组织一些团建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整个项目团队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团结互助的氛围。这种温暖的氛围让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新员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让我们更快地融入这个集体中。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温暖,这种温暖成了我们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了信心。

告别霍山,再踏霍山

在霍山的培训结束后,我前往南京房建项目。怀揣着期待与忐忑,我来到了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熟悉是因为小时候曾在这里生活过两年,陌生则源于二十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离不开建设者的付出。在南京房建项目的工地上,机器轰鸣,工人们各司其职,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在那里的一周,我跟着前辈们学习房建项目相关知识,包括自己的专业内容测量放线,也包括施工流程、土方与混凝土算量等,虽然时间短暂,但也让我对房建项目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就在我逐渐适应南京的工作节奏时,公司传来了调整安排的消息。由于我的专业更贴合抽水蓄能工程与公司的战略发展需求,我没有丝毫犹豫,选择服从公司的安排,再次踏上霍山的土地。曾经的培训之地如今将成为我长期奋斗的战场,熟悉的山水风光和温暖的项目氛围让我倍感亲切。

抽水蓄能工程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亲身参与其中,我内心充满了自豪与期待。我知道,这既是公司对我的信任,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像大别山里的竹根水一样。

竹根滴翠水,入口带甘凉。

好水难饮尽,成溪曲流长。

奔湍绕峦嶂,何日汇河江。

终将归瀚海,愿做一朵浪。

全身心投入到霍山抽水蓄能工程建设中,脚踏实地,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业务能力,为项目的顺利推进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