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特写】陈紫娟:再赴戈壁新征程

日期:2025-05-12 来源:水电公司 作者:刘卓 摄影:李媛 字号:[ ]

“紫娟,新疆项目条件艰苦,你真的想好了?”同事放下调令,目光中满是担忧。

陈紫娟整理好手头上的文件,温温柔柔的声音没有半点犹豫地说道:“雏鹰总要起飞,湘梅姐放心,我正好去新疆‘升级’,说不定还能解锁新技能!”

谁能想到,这个说起话来温温柔柔、眼神里却透着果敢的姑娘,在初入大藤峡时,还是个对着工作直犯愁的职场萌新,从“脑壳都大了”的懵懂新人,到如今独当一面的党群综合部主任,陈紫娟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着新的阶梯,现如今也朝着更美好的未来前行着。

萌新蜕变

2021年7月,正是蝉鸣初歇之际,陈紫娟从南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加入了中国水电八局大藤峡右岸厂坝项目部,成为一名职场新人。初入职场,面对堆满桌面的各类管理体系文件,她挠挠头小声嘀咕:“这都是啥跟啥啊,脑壳都大了。”

“湘梅姐!” 她抱着笔记本一路小跑到身边工位,“快救救我!这个考勤数据和绩效系数到底咋算的?我对着公式看了半天,越看越迷糊。”湘梅姐被她急得直乐,调出过往报表:“你看哈,就拿上个月这个人的出勤来说……”她站在旁边,眼睛瞪得溜圆,笔尖在本子上飞快地记,嘴里还念叨着:“哦哦,原来是这样!”

这边学完工资计算,那边又开始学起了写稿宣传,每天抓着她师父问。

“莉姐,写稿要怎么才能做到又快又抓人眼球啊?”

“诀窍就是多用白描,把工地上的事儿原汁原味地说清楚……”

“那微信推送和视频里要怎么才能把枯燥的工程内容变得吸引人啊?”

“秘诀就是多找反差感,比如把钢筋水泥和生活趣事结合起来……”

“芷妍姐,我还想学习无人机拍摄,这个是怎么操作的?”

“行啊!不过这玩意儿得手稳心细,来,先教你怎么开机……”

那段时光里,她小小的身体里仿佛藏着无限的能量,月光中看到她核对数据,晨光总撞见她整理档案,而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从文书、人资、党群岗位学来的各式各样的“武功秘籍”。有人笑她学太杂,她淡定地说:“多学点本事,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大用场!”这些琐碎又充实的日常,成了她成长的阶梯。

短短时间,陈紫娟成长为一名工作“能手”,宣传、工会、文件管理、党建样样都行,先后荣获2022年度水电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先进个人、2023年度水电公司“优秀共青团干部”、2024年度工程局人力资源管理先进个人等奖项。

勇赴新程

2024年夏天,一纸调令把陈紫娟派到了新疆霍尔古吐项目。高书记带着担心的神色问道:“紫娟,你一个女娃娃,能行吗?” 她把头发一甩,咧嘴笑道:“书记,您放一百个心!我年轻,多吃点苦怕啥,就当去练练级了!”

刚到项目,便被风吹得脸生疼,宿舍也是十分简陋,但她依旧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去她卧室坐会时发现,她把宿舍收拾得十分温馨,就连房间里的床头柜,都会铺上一层白纱装饰一番,用她的话来说:“不管在哪,都要好好生活。”

新项目也是新体验,“刚到时,只想喊救命,以前还有师父、前辈们在前面顶着,现在得靠自己顶上。”深夜,陈紫娟在宿舍里对着电脑屏幕敲敲打打,身旁的同事忍不住开口:“你刚来肯定也不适应,没事慢慢来,不急。” 她停下手中的动作,揉了揉发酸的肩膀笑道:“可不嘛!来这边还没有熟悉,而且第一次独立工作,办事的时候手心全是汗,生怕出岔子。但咬咬牙把流程捋顺后,反而觉得特有成就感。”

就靠着这股韧劲,她将之前学习到的本事融会贯通,运用到新的项目,半年内她协助组织持续做好“五必到五必访”“送温暖 送清凉”“金秋助学、困难帮扶”“送体检上门”“主席接待日”等活动,同时创新开展以“爱心药箱”“职工活动室”等“小举措”释放“大温暖”。把组织的关爱传递到职工群众身边,以真情服务职工群众。

组织策划“挥毫青春,喜迎国庆”、集体生日会等活动,让项目的人文关怀深入职工心中,不断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用人文关怀留住人才。

这段时间的锻炼,让她从一开始的“焦头烂额”慢慢变得游刃有余。

师徒传承

“新生要来了,紫娟,你得带带徒弟了。”这句话给陈紫娟带来了压力,“我行吗?我能带好她吗?”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她的心头。“你师父是怎么带你的,你就怎么带徒弟,不就好了。”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她。

“你好,淑晶,以后我就是你的师父了。”导师带徒仪式后,陈紫娟正式成了王淑晶的师父,小王第一天来办公室时,就看到陈紫娟桌子上放的整整齐齐的各类资料,有人资、党建、文件,急得团团转:“师父,这么多活儿,我咋干啊?”她轻轻拍拍对方肩膀,递给她一本笔记本:“别怕,随时做好笔记,我们从整理党员档案开始,就像整理衣柜,把‘衣服’叠整齐咯!” 可带徒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陈紫娟很快就遇到了诸多挑战。

宣传写稿时,小王是愁云满面。“师父,我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像样的稿子,怎么办?”拿着写了几行就卡壳的文档,急得快哭出来。陈紫娟拉过椅子坐在她身边,翻出自己刚入职时写的“蹩脚”稿件,笑着说:“你看,我以前写得比你还差劲呢!写稿没别的窍门,就是多看、多练、多模仿。” 她带着小王分析工程局网站上的优秀稿件,拆解结构、提炼金句,还布置了“每日摘抄”的小任务。慢慢地,小王开始能独立完成活动报道。

生活中,陈紫娟也时刻关注着徒弟的状态。有段时间,小王因为工作压力大变得沉默寡言。陈紫娟特意在周末拉着她去散步,指着远处的夕阳说:“淑晶,其实工作就像这里的路,有平坦也有坎坷,但只要坚持走下去,总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别给自己太大压力,累了就跟我说。”

时光匆匆,当办公桌上的仙人掌抽出新芽,那本师父给她的笔记本被写满时,小王已然能独立完成宣传、文件、党群等工作任务,看着徒弟在工作中自信的模样,陈紫娟感慨地说:“带徒弟的过程,其实也是我自己成长的过程,我很庆幸能和她一起进步。”同时笑着递上一本新的笔记本,扉页写着:“愿你眼中有光,手中有剑。”

独当一面

2025年的春日,陈紫娟成了若羌火电项目部党群综合部主任。遇到新的挑战时,她不再急躁,以沉稳的心态开始规划各项事务,虽然部门现如今只有2人,但她还是坚定地说:“咱们综合部是项目的大后方,每一项工作都至关重要,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到极致!”

“紫娟,明天一早6点要出发去早班会。”

“紫娟,办公用品采购完成没?”

“紫娟,宣传稿件写完了吗?”

“紫娟,那几个协议都做好了吗?”

……

面对此起彼伏的呼唤,陈紫娟的办公桌上永远放着一本日程本,密密麻麻的字迹间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注着优先级。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空气的薄雾时,她已和同事坐上车,赶到现场参加。

宣传稿件写作时,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打着,当同事催问进度,她抬起头微笑:“再给我半小时,刚找到个特别好的切入点。”她深知,每一篇稿件都是项目的名片,不仅要展现工程的状况,更要传递建设者的精神。

从大藤峡的碧波到新疆戈壁的沙尘,从初绽的花苞到盛放的铿锵玫瑰,陈紫娟在四年的时光里不断成长。这段属于她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责任和担当——是核对数据时的专注,是深夜加班时的孤灯,是师徒对话时的温柔。

如今,她站在新的起点上,目光依然坚定。当问及为何始终保持热忱,她望向远方的工地,那里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挥汗如雨:“心有繁花,何惧风沙。每个岗位都是一颗螺丝钉,我在岗位上守住自己的初心,拧紧责任,就很好。”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