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特写】张兰龙:设备安全特战先锋

日期:2025-07-07 来源:工程装备公司 作者:刘合锦 摄影:蔡坤英 字号:[ ]

在百色水利枢纽项目,一座座塔式起重机拔地而起,犹如力拔山兮的“擎天柱”。它是工程进度的筋骨,更是安全风险的焦点。其巍然身影之下,稳定运行的每一分钟,都直接牵系着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决定着项目建设的顺畅推进。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号角下,如何为这座钢铁巨擘构筑起坚实可靠的安全防线?百色工区经理张兰龙,这位扎根一线的“老党员”,用“特战先锋”的实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让党旗飘扬在安全第一线,用党员的担当扛起最重的安全责任。

安全这根弦,时刻绷紧不放松

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主体工程土建IV标项目船闸项目部。该工程建设规模为2×500吨级船队兼顾1000吨级单船,省水船闸有效尺度为130米×12米×4.7米(有效长度×闸室净宽×门槛水深),省水船闸由上游引航道、上闸首、闸室与两侧省水池、下闸首和下游引航道组成。

自项目第一台塔机开始安装,张兰龙的心就一直悬着。“设备动起来,风险就跟着来了。这不仅仅是进度快慢的问题,是几十个家庭顶梁柱能不能平安回家的天大的事!”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这句沉甸甸的话,道出了他内心最朴素的担忧和最坚定的信念。“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对张兰龙而言,这八个字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深深烙进骨子里的行动信条。

认准了这一点,他就卯足了劲。安全管理要打基础,起点就得高,标准必须严。他常说:“安全管理没有上限,我们做的每一项工作,都要奔着‘万无一失’去。‘一失’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万无’的可能!”他带领团队,从最基础的环节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地构建安全根基。在他心里,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一丝疏漏,必须环环相扣,扎扎实实,把预防的网织密、织牢。

六百昼夜,坚若磐石密织安全

六百多个日夜的平稳运行,不是偶然,是张兰龙与团队无数汗水和精心管理的结晶。他们的安全之网,编织于日常的细微之处。

在人员进场前,张兰龙没有丝毫含糊。“无证作业?想都别想!”但这仅仅是底线。他和安全团队一道,建立起了一套全员覆盖、持续强化的培训教育体系。新进场的操作、维保、信号指挥等特种作业人员,不仅仅是拿到岗位证书,更要真正理解岗位风险、掌握安全技能。这种培训不是“一阵风”,而是结合典型事故案例、设备更新情况、季节特点等,常态化地开展。“光会开机器不行,要能预判风险、化解风险才算合格。”一位机长这样理解张兰龙的严格要求。

清晨六点,当工地尚未完全苏醒,塔机组已经开始行动。在班前会平台上,工区经理按时点名当班人员,开展每天的“班前五分钟”。“老王,今天你操作,重点注意边坡有移动的汽车吊作业,他们作业时,视线有死角,在进入我们作业范围内的时候,要及时通过对讲机通知他们。小李,你司索挂钩要格外检查吊装物品,形状不规则吊装风险大…”短小精悍的交流,聚焦当班具体任务,点出关键风险点,让每个班组成员在上岗前就做到任务明、风险清、措施知,带着明确的安全清单投入工作。

风险并非固定不变。努力推动工区全面开展、并持续细化和动态更新风险源的辨识与评价工作,不仅安全部门在做,更鼓励一线人员积极参与。根据施工进展、季节转换、设备状况等因素,不断深挖潜在风险,细化评估内容。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场场生动的安全科普,极大地提升了全员的警惕性和识别风险的能力。“以前可能只觉得风大有点晃,现在知道哪几级风要预警,要具体检查哪些紧固点。”一位操作员这样说道。

安全运行离不开设备的良好状态。在张兰龙的推动下,每台塔机的维保计划都做得详尽到位,责任人清清楚楚。他常对维保人员说:“平时螺丝松没松、黄油够不够、限位灵不灵,这些细节藏着大安全。勤跑、细看、及时修,设备才能少出毛病。”他自己也经常爬上爬下检查关键部位。日常检查、周期保养、专项检查…每一项都严格执行记录。同时,完善的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也发挥了“千里眼”作用,各类限位装置、风速报警仪实时守护。

“要我安全”是被动防御,“我要安全”才是主动守护。为了推动这个转变,张兰龙在思想教育上煞费苦心。他严格执行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项目级、班组级教育层层把关。但他说:“光靠进场那一下不行,安全得天天念。”因此,定期的安全培训、案例分析会从未间断。他鼓励大家讲亲身经历或看到的不安全现象,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一次次苦口婆心,一次次警钟长鸣,安全理念逐渐内化于心。“现在作业前,不检查一下安全帽都感觉浑身不自在,觉得没着落。”一位信号工坦言。这种从“要求我”到“我要做”的转变,正是安全防线最深厚的力量。

推行标准化,引领团队整体提升

在标准化的引领带动下,这套围绕塔机安全运行的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体系,如同一股清流,贯穿了整个工区的安全管理。

维保人员一丝不苟地按章操作、内业清晰明了地做好台账、班组长一丝不苟地执行制度…这种在关键点位上形成的标准氛围,逐渐向工区其他施工环节渗透,提升了整体管理效能。

张兰龙常说:“安全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只有每一天都像第一天那样敬畏安全,每一项操作都像对待孩子那样谨慎负责,才能配得上这座拔地而起的建筑,对得起每一位工友的托付。”在他略显疲惫却异常坚定的眼神里,在每一位“特”战先锋团队配合下,在六百多个日夜里那塔机如时钟般平稳的运转声中,安全这个朴素的愿望,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安全之基深扎,发展之树才能常青。以党员的初心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众多八局建设者的优良品质,践行了“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昭示了美好生活的建设之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