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特写】小数字里有大担当 | |||||
| |||||
在时代的洪流中,有无数平凡的岗位,宛如浩瀚星空中看似微小的星辰,然而正是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坚守者,以他们的使命与担当,汇聚成璀璨星河,照亮社会前行的道路。 在工程建设的宏大叙事中,人们常将目光投向轰鸣的机械、高耸的的堤坝,却鲜少有人注意那些隐藏在报表中的阿拉伯数字。在佛山北村项目部,有这样一位“斤斤计较”的姑娘——商务部结算员李慧芳,她的工作,是确保每一笔工程款项精准无误,在她的的心里,0.01%的误差,就是100%的责任。 青春在数字间绽放 2022年7月,刚毕业的李慧芳懵懵懂懂的走进商务部办公室。当面对繁琐的工程量清单、复杂的合同条款和EPC总承包对上结算流程时,手中的书本突然变得无比陌生。于是这个学工程管理的姑娘主动拜师——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每天提前到岗,帮同事整理资料,追着提问。 “土方量计算系数是多少呀?”“变更签证时效是多少呀?”“防汛应急费用如何计算?”那段时间,商务部同事每天都要面对她的灵魂拷问,她的工位上贴着各种计算便签和注意事项。 “慧芳,这是要去哪?提着这么多资料。”为了尽快熟悉流程,她也担起了外勤工作,在项目部和业主单位之间,经常能看看见她抱着厚厚的资料袋奔波的身影。 “先去总包签字,再去业主盖章,领导在广州,我得去‘蹲’他!”面对几十份需要签字的文件,她总是提前分类整理,该签字的地方细心的贴上便利贴标注,确保一次性通过审核,这是她三年来养成的习惯,在报送结算前,先完成“预审核”,避免因为粗心造成的时间浪费,“多跑一趟,项目就多一天资金压力。”这是她最朴实的想法。 正是这种的“笨”功夫,让她短短时间就掌握了结算全流程。如今已是商务部骨干的李慧芳,办理对上结算流程时依然保持着那份执着与细致。三年间,李慧芳经手的结算金额超2.54亿元,她常说:“我的工作就像工程里的钢筋,看不见却很重要。” 数字间的桥梁 在与建设单位沟通对接时,她充分发挥党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她深知良好的沟通是顺利推进结算工作的关键。面对双方在结算过程中出现的分歧时,她始终保持冷静,以专业的知识和真诚的态度,耐心解释、积极协商,既维护了公司的合法权益,又与建设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数字的方寸间架起桥梁。 2024年,北村项目进入结算关键期。在审核一份镇水东电排站扩建工程结算时,建设单位对水泵费用是否计取提出异议,面对分歧,李慧芳没有简单的坚持己见,而是整理出解决方案:一是提供设备已到达现场的影像资料;二是建设单位到设备厂家验收资料;三是提出该设备费用可以分开计取,本次请款仅计取设备费,安装费待后续安装验收后在进行计取。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共识。 这样的案例在李慧芳的工作中不胜枚举。她总结出“沟通三原则”,即准备在前:梳理争议点,提前准备方案;数据说话:用施工日志、影像资料等原始记录替代主观表述;换位思考:主动了解建设单位的考核指标和压力点。 在她看来,结算岗位不仅是数据的核算者,更是项目顺利运行的保障者,正是这种认识,让她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担当。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