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特写】地铁建设中的“她力量”

日期:2025-03-06 来源:轨道交通公司 作者:周艳春 摄影:杨珂 字号:[ ]

在施工建设的喧嚣与尘土中,有一种力量坚韧而温暖,有一种身影坚毅而柔美。

她们是施工一线的铿锵玫瑰,是时代脊梁,以坚韧的毅力、细腻的心思和卓越的智慧撑起了项目的半边天。

她们是施工项目中的女性,用智慧点亮工程蓝图,用双手建设城市交通线,用汗水诠释巾帼担当。

她们的故事,是建设行业里的动人风景,是书写时代芳华的最美赞歌。

精打细算保供应——粮草精算师肖秋莲

一分一厘抠成本,一钉一铆保效益。设备物资管理是施工项目的生命线,而肖秋莲就是这条生命线的守护者。

她每天穿梭在堆满建筑材料的仓库与忙碌的施工现场之间,从钢筋、水泥、混凝土等大宗材料物资的采购,到每一个垫片和每一颗螺丝钉的入库登记,全都一丝不苟。她是工地物资“数据库”,面对成百上千种材料规格,小到螺丝的型号匹配,大到混凝土配比,都能熟记于心,台账分毫不差;她是材料进场“放大镜”,对进场的材料严格把关,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质量缺陷。有一次,一批刚到的盾构止水胶条外观看似没问题,但她凭借经验,要求进行检测,果然发现内部存在质量瑕疵,及时退换,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

她是项目成本节约的“抠师傅”,面对复杂多变的建材市场,她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出色的谈判技巧,为项目采购到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物资。尤其在项目混凝土价格谈判上更是巾帼不让须眉,从建筑市场形势、原材供求趋势、长远合作需求等晓之以理、分毫必争,成功让混凝土供应商按时段进行让价调价,节约了项目混凝土采购成本。在工作中,她始终秉持地铁施工专业相通、物资共享理念,充分利用公司其它项目的闲置设备材料,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在确保物资供应同时促进了项目降本增效。

分毫必争铁算盘——成本效益守护者岳盼盼

经营工作是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和积累施工效益的关键。人称“铁子”的岳盼盼就是项目经营管理团队的“铁算盘”,她主要负责项目对下分包结算工作,工作中大家总能看到她穿梭忙碌的身影,身形消瘦却透着一股干练劲儿。

她的“铁”主要体现在对下合同签订的认真劲和对下结算时的分毫必争。项目对下分包合同条款拟定时,她认真分析合同涵盖的施工内容,根据工期要求和工序特点进行资源配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和识别评估,充分考虑潜在风险,并依据以往经验进行推演,再根据推演结论进行合同条款设定。面对堆积如麻的报价单,她逐行逐列核对不放过任何一处模糊表述,一旦发现价格不合理或条款边界不清的,她立刻拨通分包商电话展开“激烈交锋”,确保报价和合同条款的合理。

她的“铁”更体现在对待工作的认真与执着,面对复杂的工程量核算,她对着图纸、合同和实际施工情况反复比对,不放过一方混凝土、一根钢筋、一米一管的误差。她的大脑像一台精密的计算机,快速运算着各项费用,任何不合理的清单项都难逃她的火眼金睛。同事们笑称,只要“铁子”锁定的经营成本就像被施了魔法,总能降到最低限度,心中的铁算盘一直为项目利润最大化拨个不停,精确守护着项目每一分一毫的效益,为实现项目盈利目标贡献着自己专业力量。

业财融合守利润——资金指挥官马丽

财务工作是项目运营的关键枢纽,马丽则是这个枢纽的核心掌控者。她对项目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了如指掌,从项目资金预算的编制、分包采购成本的控制,到资金的调配、工资的发放和财务报表的制作,她都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确保每一个数据准确无误。每个月末或者季末的“报表周”,她常常带领财务团队加班加点,办公室里清脆作响的键盘敲击声,眼镜片上倒映着密密麻麻的表格和跳动的数据都是她们奋斗的印记。

项目的资金流如同精密齿轮,既要保障供应商物资款需求,又要确保农民工工资“零延误”发放,还要为技术创新申请科研税务优惠。在项目资金紧张的时期,她积极与公司、业主和银行等沟通协调,争取支持政策,为项目注入“血液”。并且通过成本核算,提出多项合理化建议,帮助项目节约了大量资金;在项目员工个税申报综合汇算时,她耐心指导与核对,给出最佳申报方式切实维护员工权益。她以专业的财务能力把每一分钱都用在了推进项目履约的刀刃上,守护着项目的点滴利润。她坚守财务原则,每一笔账目都精确无误,每一项流程都严格把关,以铁面无私的态度展现了制度刚性,让财务工作在规范中稳健运行。她关心员工利益,倾听员工的每一个诉求,解决实际的每一个难题,以细致入微的关怀传递出人性的光辉,让温暖与爱融进项目履约的主旋律,交织成一首敬业奉献的赞歌。

蓝图纸上绣山河——BIM魔术师唐冰瑶

在项目建设的技术阵地上,有这样一位当家花旦,她就是项目BIM工程师唐冰瑶。一方小小的电脑屏幕,便是她的神奇舞台,手中的鼠标与键盘,化作灵动的魔法棒,在虚拟的BIM软件上勾勒出未来地铁车站和盾构区间的模样,让蓝图跃然纸上。技术工作决定着施工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唐冰瑶展现出了深厚的技术功底,前期她深入研究施工图纸,对每个车站的结构形式和各阶段现场临建设施布置进行反复推敲。利用自身BIM技术对车站结构、临建设施布置和车站施工过程进行建模和过程模拟,进行结构空间验算和工期成本推演,解决了部分由设计带来的结构位置空间矛盾,提前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返工,为方案优化提供了依据,节省了大量的施工时间与成本,用智慧和专业为项目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她常说,技术没有性别之分,图纸上的每一条线都是我们对长沙地铁的承诺。她经常与BIM人员一起俯身案前,专注地盯着屏幕,眼神中闪烁着对技术的热爱与执着。指尖在键盘上轻快跳跃,每一次敲击,都精准地为模型注入灵魂;鼠标在屏幕上灵动游走,细腻地雕琢着每一处细节。电脑屏幕上,旋转的三维立体的建筑模型,复杂的建筑结构从最初的线条轮廓,到精细的材质纹理,再到栩栩如生的空间布局,将施工蓝图具象化,让纸上的山河在数字世界中焕发出别样生机,推动着建筑从传统走向智能,从蓝图迈向现实。

捍卫标准筑精品——质量把关人王涛

项目施工现场有这样一群坚守阵地的无畏战士,以铁一般的意志和专业素养捍卫着工程质量标准。王涛在项目前期负责工区质检,每天穿梭在施工区域,安全帽下那双锐利的眼睛紧盯每个施工细节。钢筋绑扎间距偏差,模板拼接缝隙超标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她身上兼具西北人的粗狂和质检人的细致,她深知每一个细微的失误都可能给未来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在施工现场频繁用手中的工具测量、检查,确保每处施工都符合设计图纸和规范标准要求。当施工人员为了赶进度试图简化验收流程时,她总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制止。她严肃地说:“质量是工程的底线,我们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速度而牺牲项目质量。”正是这份责任的坚守,才一次次守住了项目质量底线和企业人品。

转战质量内业工作后,虽不直接参与施工现场的挥汗如雨,但她却始终保留着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办公室里堆积如山的文件资料是她每天打交道的“伙伴”。从施工图纸、技术交底、验收记录到各种质量检验报告,每一份文件她都仔细对待,她时常关注工程进展中的细节,耐心指导施工人员提交的资料,帮助纠正错误,提升资料质量。在她的影响下,整个施工团队都对质量内业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内业资料不仅仅是过程记录,更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她眼神专注而坚定,逐字逐句地核实着手中的检验批,不放过任何一个数据的偏差、任何一处文字的疏漏。她对质量内业工作始终保持着高标准、严要求。每一份精心整理的资料都是工程顺利验收的保障。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捍卫标准筑精品”的深刻内涵,以高度责任感和专业素养为精品工程打造贡献积极力量。

严谨细致筑底线——安全护航员刘苗苗

安全管理人员宛如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项目施工的每一道防线。刘苗苗是这群卫士中的新星,她主要负责安全内业资料管理工作,虽然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已练就了一身过硬的资料管理真本领。凡是涉及的安全风险识别、安全费用归集、安全培训台账、周报月报编辑、各类通知单回复等管理资料,她都熟稔于心,对待工作更是严谨认真。她协助部门主任组织安全培训,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培训前她与站点施工人员和工人们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针对性设置培训内容,加入生动形象的案例,精心打磨培训课件,较好地向现场工人们传授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她是沟通的桥梁纽带,连接着施工现场与管理部门,连接着项目与业主、监理和其它相关方。她及时收集现场安全动态,及时形成周报月报向项目传递项目安全信息,为项目安全决策提供详实资料依据。她与业主和监理部进行文件传输和信息处理,每次周会及时传达业主监理的管理要求,学习行业、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安全热点等关于安全生产的文件。每次安全检查,她都第一时间收集各小组的检查情况,及时分类整理形成检查通报,并及时催促和检查整改回复情况,确保问题及时反馈和整改闭合。她细致入微地梳理每一份安全文件、每一张检查记录、每一份隐患排查报告,每一个数据、每一处签名她都认真对待,任何细微差错都被及时纠正。面对项目高强度的迎检工作压力和繁多的内业资料,她从不抱怨,用乐观积极的态度认真做好每次迎检工作,感染着身边的同事。她以柔弱的身躯、一丝不苟的态度、细腻的心思扛起了安全管理重任,护航着每一寸安全之路。

山河为证,致敬不凡。她们是众多施工女性的代表,自己的方式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以巾帼之力筑就项目的坚实脊梁。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更是项目履约的无畏战士和中坚力量。她们用安全帽代替发簪,以图纸为罗裙,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中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木兰诗”。或许她们的掌心磨出了茧,工装沾满了灰,但正是这份刚柔并济的“她力量”,让冷硬的建筑有了温度,让每一座地铁车站都铭刻着巾帼担当的印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