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之翼”智能领航 勾勒未来城市建筑新图景 | ||||||
| ||||||
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的中央主轴上,一座形似白鹭展翅的建筑正拔地而起,它就是“雄安之翼”。从 BIM 全流程的数字脉络到3D打印的红色羽翼,从绿色建材的低碳根基到生态施工的环保路径,“雄安之翼”的每一寸生长,都深嵌着“低碳、降耗、环保”的密码。作为雄安首个3D打印建筑,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使用改性塑料3D打印装饰板技术的单体建筑。“雄安之翼”以“智能建造”为核心,通过绿色生态、尖端科技与创新理念的完美融合,勾勒出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中未来建筑更为“智能、绿色、高效”的崭新图景。 BIM赋能 构建智慧建造体系 依靠“BIM + 智慧工地”建设,“雄安之翼”将 BIM 技术深度应用在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各个环节,构建起覆盖项目“人机料法环”全要素的智能管控网络。 建设前期,针对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造型翼曲形、超长悬挑钢结构构件复杂程度高,预留件、连接件类型多,大构件运输吊装等复杂工况和新型工艺。项目部以工程局BIM中心、公司BIM分中心为指导,针对“雄安之翼”完成相关专业深化设计、编写专项施工方案、完成全系统管综模拟、工程量提取、可视化4D模拟等,在优化项目管理流程的同时促进项目各阶段协同工作,提升安全管理、降低建设成本,为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施工现场,大数据、智能化管理设备的应用让“智慧监管”遍布各处角落。塔机安全监测系统实时追踪吊臂角度与荷载,施工电梯监测系统精准记录运行速度与停靠位置,卸料平台监控系统对超载行为即时预警……这些装置如同项目管理中的“隐形安全员”,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数据传输至中央管控平台,实现对设备风险的提前干预。人员管理方面,通过劳务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对建筑工人进行实名认证,建立实名制档案、记录人员单位、班组、身份、照片等基础信息,结合线上管理系统精准掌握出入考勤、场内人数、各单位工种上岗等情况,全面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 绿色驱动 打造低碳建筑标杆 “雄安之翼”的“绿色施工”理念既体现在与自然相融的规划设计里,更凝结在技术创新的实践探索中。作为容东片区连接金湖公园与城市空间的“绿色纽带”,“雄安之翼”通过绿色展廊、集散广场等景观设计,在城市与自然之间搭建起和谐过渡的生态空间。而在建筑整体建设中,从结构优化到生态施工,低碳理念也一直贯穿始终。 主体结构设计上,项目采用世界先进的双向渐进结构优化法,借助计算机智能拓扑找形技术剔除建筑结构中的冗余低效耗材,充分发挥建筑材料的最佳效能,在打造“羽翼”悬挑轻薄造型的同时,让建筑既能满足结构安全需求,又能兼顾低碳效能,达到美观与实用、低碳与高效的完美统一。 在智能管控下,生态施工细节随处可见。工地进出口的车辆冲洗装置与围挡喷淋系统、雾炮机与裸土覆盖措施,能有效减少外在污染,保证空气质量。工地上的扬尘噪音监测仪上,实时显示着工地的噪声、PM2.5、温度、湿度等数值,对工地进行全天候监测,全面管控工地施工环节。 3D 打印 赋能项目提质增效 “雄安之翼”两侧悬挑出来的巨大红色“双翼”应用数字设计方法,采用改性塑料3D打印技术进行加工建造,是雄安新区的首个3D打印建筑。 相较传统建筑能耗高、污染大的痛点,3D打印技术不仅能轻松实现复杂的双曲面造型,同时能大幅降低传统施工中的建材浪费与建筑垃圾。在后续生产过程中,项目将采用现场预制生产的模式,基于移动建筑机器人平台的高柔性特点,在施工现场快速部署砌一个小型的预制生产工厂,实现高质量、高定制化预制构件的现场批量生产,不仅大幅提升预制生产的响应速度同时降低运输成本。后续安装阶段,采用基 于激光定位系统和大尺度无人机三维扫描技术的现场全域感知高精度安装辅助系统,不仅能确保所有双曲异形3D打印构件精确无误地安装到位,同时也将大大缩短施工周期,提升生产效率。 从蓝图走向现实,“雄安之翼”的建设是雄安新区在建筑领域科技探索与绿色发展理念融合的体现,它以智能建造为引领成为了雄安新区一张熠熠生辉的科创名片,象征着雄安新区迈向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发展愿景和创新精神。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