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局在第七届隧道掘进机工程技术研讨会上做TBM施工技术经验交流

日期:2025-11-18 来源:工程装备公司 作者:罗华茜 字号:[ ]

11月15-16日,第七届隧道掘进机工程技术研讨会暨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长大隧洞工程建设关键技术挑战与创新研讨会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开幕。作为隧道掘进机领域的顶级学术与技术交流平台,本次大会以高规格、全产业链覆盖的特点成为行业焦点,工程局作为施工技术代表登台汇报,是工程局深耕TBM施工领域多年,在TBM法隧洞施工行业得到各方认可的表现。通过本次技术交流大会,不仅了解到行业前沿的先进技术,同时也将有力的促进工程局TBM施工技术、品牌影响力提升。

行业高规格交流平台 汇聚全产业链顶尖力量

本次大会紧扣“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长大隧洞工程建设关键技术挑战与创新”主题,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指导,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隧道掘进机工程应用分会、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大会特邀24位行业顶尖代表作主旨报告与特邀报告,涵盖2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5位高校教授(山东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及17位正高级工程师,覆盖重大隧道掘进机工程、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复杂环境地质灾害防控、信息化智能施工四大核心板块。参会单位贯穿全产业链:既有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等权威学术机构,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顶尖科研单位,也有中国铁建重工、中铁工程装备等龙头设备制造企业,更有工程局、中铁隧道局等骨干施工单位,形成“学术引领、科研支撑、制造赋能、施工实践”的全方位交流格局,共同探讨行业核心技术难题与发展趋势。工程局不仅以承办单位身份深度参与大会组织,更作为施工企业代表登台汇报,充分印证了其在行业内的重要地位。

施工技术标杆 多维成果彰显行业影响力

作为隧道掘进机施工领域的领军企业,工程局代表朱海强在大会上专题汇报《特硬岩地层TBM高效掘进关键技术》,成为施工企业技术成果交流的核心亮点。在院士、教授、科研专家及设备制造大咖云集的交流中,工程局的汇报聚焦施工一线的技术突破与多元工程实践,填补了从理论研究到工程落地的关键衔接,获得与会专家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

1、特硬岩攻坚:美纳斯工程树立技术标杆

依托厄瓜多尔MINAS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工程局直面超60%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超150兆帕(最大达318.2兆帕)、穿越26条断层带的极端挑战,组建专项科研团队历经多年攻关,形成“刀具适配-施工优化-设备改造”全链条技术体系。通过构建滚刀磨损预测模型、研发窄刃滚刀等专用刀具,创新刀箱快速更换技术与精细化施工方案,成功破解特硬岩掘进效率低、刀具磨损严重等行业痛点,提前完成工程验收,为全球特硬岩地层施工提供了“中国方案”。

2、多元场景突破:多项工程刷新行业纪录

工程局的技术实力不止于特硬岩领域:新疆XE工程VI标项目成功实现国内首台8米级敞开式TBM全线高精度贯通、零卡机零事故零伤害的“三零”目标及月进尺900.8米的行业纪录,攻克了-43℃极寒气候、平均埋深34米超浅地层、67条地质破碎带叠加的复杂掘进难题,在形成极寒配套设施保温、TBM掘进参数与围岩动态匹配、长距离精准导向等成套技术的同时,积累了敞开式TBM在极端环境与复杂地质下规模化施工的宝贵经验,为后续同类工程提供了可落地的技术范式与管理参考。平江抽水蓄能项目应用全球首台可变径、最大坡度TBM,突破“变径施工+大坡度掘进”双重技术瓶颈,创新设备适配与施工管控模式,填补行业相关技术空白,展现了从“适应工程”到“引领工程”的技术升级。

3、国家战略担当:参建引江补汉重大工程

当前,工程局正深度参与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关键项目——引江补汉工程,承担国内最大直径、超长距离TBM施工任务。该工程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输水隧洞总长约194.2公里,投入10台直径12米级TBM,掘进段总长约124公里,刀盘最大直径12.2米,单台TBM最大掘进长度约18公里,是我国在建长距离有压引调水隧洞中一次性投入超大直径TBM最多的项目。水电八局凭借前期多元工程积累的技术优势,为工程安全高效推进提供核心施工技术支撑,助力国家水网主骨架建设。

行业认可加码 品牌影响持续升级

此次大会上,工程局作为施工企业代表与院士团队、高校科研力量、设备制造龙头同台交流,不仅是行业对其TBM施工技术实力的高度认可,更凸显了施工企业在技术创新链条中的“实践枢纽”价值——其从工程一线提炼的创新经验,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鲜活样本,为设备研发指明了实用方向,实现了“理论-技术-工程”的深度融合。

通过本次研讨会的交流,工程局不仅展示了在特硬岩、可变径、大坡度、超大直径超长距离等多场景下的技术硬实力,更与行业顶尖力量建立深度对接,进一步巩固了在TBM专业化施工领域的地位。未来将继续以重大工程为依托,深化TBM技术研发与创新,加强产学研协同合作,为全球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工程建设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八局力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