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当中国匠心遇见非洲热情

日期:2025-05-21 来源:国际公司 作者:陈婷 字号:[ ]

清晨六点的 Senqu 河畔,雾气像揉碎的白绸缠绕塔吊,混凝土搅拌车轰鸣而出,撕开高原的寂静。海拔2000米的山谷里,钢筋水泥尚未成型,一段跨越国界与语言的“技术战友情”,却早已在图纸之间悄然生长。

来自莱索托的Tlotliso,是波利哈利项目技术部一名年轻的助理工程师。两年多前,他带着一腔热情加入联营体,但面对复杂的砂石系统工艺、种类繁多的水利专业的技术图纸与不熟悉的水利专业标准,笔记本上的问号一度比公式还多。

直到他遇见了廖崇礼——这位来自中国的工程师,总穿着工装、戴着眼镜,说话不多,却耐心十足。那一天,廖崇礼轻轻翻开设计文件:“别急,我们从方案的第一行开始。”

在一次次技术图纸的推演中,在砂石系统的流程图上,在3A破碎系统的每一个参数里,Tlotliso学会了如何拆解一套工艺,也慢慢读懂了中国工程师的“技术语言”与“耐心哲学”。他常说:“我很喜欢Mr.Liao,他话不多,却懂得很多,也教会了我很多。”

施工现场,酷热难耐,两人常蹲在砂石堆旁,顶着阳光翻图纸,攻坚克难。白板上的流程图、图纸上的红笔标注、还有廖崇礼那句总在关键处问出的“TT,你觉得呢?”——让这段中外友情,更像是一场双向的技术成长之旅。

项目办公室与砂石系统之间,有一段蜿蜒崎岖的山路。雨季的泥泞、旱季的滚烫,却挡不住他们的脚步。TT调侃说:“这段路,我们走出了人生的‘一带一路’。”这不仅是中非合作的缩影,更是两位异国友人彼此信任的见证。

去年年底,廖崇礼回国休假。TT几乎每天都会问一句:“Mr.Liao什么时候回来?”问得轻,却问得坚持。他知道,那位熟悉的身影不在,他的工作就像少了一个定心锚点。

终于在今年4月,廖崇礼带着中国的茶叶再次回到莱索托高山。两人没有寒暄太多,只是相视一笑,便一同前往那熟悉的工地现场。技术的传承,也在这一刻再次延续。

波利哈利,不只是非洲南部最大在建水利工程的名字,它更是中外工程师用脚步丈量、用图纸对话的合作舞台。这里有飞扬的尘土,也有静默的图纸;有轰鸣的机械声,也有跨越语言的默契对话。钢筋与混凝土构筑起挺立的脊梁,而真正打动人心的,是那些超越国界的理想和友情:一次次细致入微的图纸校核,一遍遍耐心讲解的方案流程,一段段在山路间反复丈量的步伐。

他们共用一张图纸,却写下了两个国家的默契。

他们跨越山海,却走在同一条理想的道路上。

在这个由高原清风吹拂的施工现场,友情从未高声宣讲,却早已深植人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