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施工关键期生态防线,公清项目再登光明街道工地“红榜” | ||||||
| ||||||
近日,深圳市光明区光明街道办事处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建筑工地“红黑榜”名单,公清项目在辖区众多在建工地中再度荣登“红榜”。此次登榜正值项目高围堰填筑施工关键期,既是对其生态防线筑牢能力的高度认可,更展现项目在高强度施工中坚守绿色施工的扎实成效。 理念领航,筑牢协同防线。自二季度载誉以来,公清项目部深知“荣誉既是鼓励,更是责任”,始终秉持“安全文明与绿色环保并重”的理念,在原有“水土保持+文明施工”协同推进体系的基础上深化实践、探索创新,将绿色施工理念推向新高度。项目部通过定期复盘环保管控成效、优化岗位责任清单,进一步压实各环节环保责任,确保每项绿色施工举措精准落地、高效见效;专职文明施工专班延续精细化管理模式,每日对施工现场开展全覆盖巡查,同步升级“分区管控、专人负责”管理模式,切实提升管理效能,为项目建设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靶向施策,攻克扬尘难题。三季度以来,高围堰填筑施工关键期间土方作业密集、泥头车运输频次显著增加,扬尘治理成为现场管理的核心重点。项目部精准制定防控方案,从作业区到运输环节全链条管控。在作业核心区域,科学布设雾炮机与雾炮杆,喷淋设施随作业同步启动,实时压制扬尘;洒水车常态化巡回洒水,保持路面湿润,减少土方转运粉尘。在车辆管控环节,建立“进出场必清洗、上路必合规”的标准流程,安排专人使用高压清洗设备全方位清洁泥头车,同时定期检查车辆密闭性,坚决杜绝“带泥上路”“沿途撒漏”问题,从运输环节切断扬尘扩散路径。 科技赋能,提升管控效能。为提升扬尘管控的智能化与精准性,项目部升级TSP扬尘监测系统功能,新增在线数据接入模块。系统实时采集的空气质量数据同步上传至监控平台,实现24小时动态监测,管理人员通过平台能快速掌握现场扬尘变化趋势,结合监测数据灵活调整洒水策略,在保障抑尘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与设备资源浪费,真正将“绿色高效”理念融入施工细节。 多措并举,守护生态和谐。项目部持续通过“物理覆盖+生物覆绿”双重手段推进裸土治理,通过土工布覆盖或种植草木实现生态修复,并配套定期维护保养制度,确保施工区域与周边生态环境和谐相融。在协同管理层面,项目部保持与属地政府、业主单位的常态化沟通,针对环保管理反馈意见建立“接收、整改、反馈”闭环机制,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响应、高效解决,实现施工与周边社区民生的和谐共生。同时,定期开展环保法规解读与案例剖析,强化扬尘管控、噪声治理等关键环节合规操作能力,培养全员“主动合规、持续改进”意识,为环保措施落地筑牢合规防线。 据悉,公清项目接连获得光明街道2025年二三季度“红榜工地”荣誉。后续,项目将始终以“红榜”标准为标尺,紧扣不同施工阶段特点,持续优化绿色方案,把环保要求融入从方案设计到现场作业的每一个环节,以“不松懈、不打折、不缺位”的行动,切实将绿色施工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建设实效,为光明街道建筑工地绿色发展树牢标杆、贡献力量。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