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提升】装配班组“职工挑大梁”,探索自营管理新路径 | ||||||
| ||||||
在深圳地铁15号线十工区项目现场,一项由一线职工担当核心角色的管理创新正在装配式施工领域结出硕果。日前,项目部正式组建的装配班组,实现了施工班组完全由基层一线职工担任班组长,标志着项目管理模式向更贴近现场、更激发内生动力方向迈进。截至目前,该班组负责的车站装配式施工进展顺利,为后续工程节点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前实施的自营管理模式中,项目班组长多由外聘管理人员担任,为进一步强化管理,深圳地铁15号线十工区项目将目光投向最熟悉现场、最贴近操作的一线职工群体,通过严格的内部选拔与综合评估,最终由职工王永雷脱颖而出,被赋予班组长这一关键职责。 “职工当家”,激活班组管理新动能 “让懂技术、会操作、扎根一线的职工来当这个‘头雁’,效果确实不一样。”项目经理吴智表示。职工班组长具备无可比拟的现场优势,他们对施工流程、操作细节、潜在风险点有着最直接的感知和深刻理解,发出的指令更精准、更易被组员接受和执行。王永雷上任后,立刻针对装配式构件吊装中常见的定位微调难题,总结出一套“眼到手到心到”的快速校核法,带着组员在几个关键点位反复演练。以前一个构件吊装微调平均耗时近20分钟,现在基本能控制在5分钟内完成。遇到构件拼缝稍有不顺,他能凭经验立刻判断是出厂微差还是现场基础问题,避免了无谓的返厂等待或盲目打磨。 有次夜班遇到预留套筒轻微偏移,他当机立断指挥组员用特制导引杆配合千斤顶微调,半小时就解决了问题,没耽误半点进度。组员们也说:“老王自己干过这些活,知道难在哪、急在哪,他说的法子我们一听就懂,照着做准没错。”在班组考勤上报这项工作上,作为职工的他对项目部工作流程了解,一进场便能按要求每日准时、准确上报。“以前其他班组刚进场的时候,报个考勤都要磨合好久,不是上报不及时就是出错,王永雷一进场便能立马准确上报,工作效率简直翻倍。”计划合同部小卢说道。王永雷作为“头雁”,在项目部与现场交流的各项工作中,缩短了管理指令的传递链条,大幅提升了班组响应速度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装配施工进展顺利,新管理模式初显成效 装配式施工是深圳地铁15号线建设中的核心工艺,相较现场浇筑结构受施工工艺水平、养护条件、天气和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大,混凝土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装配式施工能较好解决现有的地铁车站建设时间长、耗费资源多且浇筑质量不可控的问题。 铲湾中站作为地下三层单柱双跨砼框架结构,主体结构采用“叠合装配式+现浇”工艺,这对构件生产精度、现场吊装拼装效率及质量控制便有了更高的要求。王永雷装配班组自组建以来,迅速承担起关键任务,凭借对装配流程的深刻理解和精细化操作能力,班组在构件精准就位、高效拼接等环节展现出显著优势。目前,由其负责的铲湾中站装配施工段正按预定节点稳步推进,现场组织井然有序,装配质量稳定可控,安全态势良好,多次受到各方单位表扬,成为项目推进中的亮点。 以此为基,探索班组管理新范式 王永雷装配班组的成功实践,为项目部深化管理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强大信心。项目经理吴智表示,这次创新仅仅是一个起点,未来项目部将以该班组作为“试验田”和示范标杆,系统总结其运行机制、管理方法等有效经验,围绕“赋能一线、重心下沉” 核心理念,探索建立一套更科学、更能激发一线职工潜能的新型班组管理模式。 “职工当班组长的核心目标是把管理创新的活力真正灌注到每一个施工‘细胞’中去。”提到后续项目班组的管理模式,项目部负责人指出将聚焦三个方面:一是深化职工能力培养体系,为更多有潜力的职工提供成长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的通道;二是优化班组赋权与激励机制,赋予班组在资源调配、小改小革、绩效分配等方面更大自主权,使班组活力充分释放;三是推动经验模式可复制化,总结提炼职工班组的成功要素,形成可在其他工点、其他专业工种推广应用的标准化管理框架,最终提升项目整体效能。 从“职工当班组长”这一破冰之举,到将其作为撬动更深层次管理变革的支点,深圳地铁15号线十工区项目正在施工一线书写着“以人为本、激活末梢”的创新篇章。这一探索不仅为推动深圳地铁15号线高质量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创新班组管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贡献了宝贵的“深圳经验”。后续,深圳地铁15号线十工区项目团队将持续探索轨道交通自营管理新路径,为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