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雪砺初心 天山脚下筑丰碑

日期:2025-11-12 来源:水电公司 作者:王彩云 字号:[ ]

11月初,天山南麓的霍尔古吐水电站迎来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洒落,将广袤的戈壁与正在崛起的工程营地装点成银装素裹的世界。气温骤降至零下15°C,凛冽的寒风裹挟着雪粒呼啸而过,然而,极端的天气并未阻挡霍尔古吐项目建设的铿锵步伐。厂房封顶后的机组安装进入冲刺阶段,调压井开挖支护即将收官,引水隧洞混凝土浇筑昼夜不停,压力管道工程收尾有条不紊,砂石拌和系统持续高效运转……项目部全体建设者以雪为令、向寒而行,用滚烫的初心与实干的热情,在冰雪天地间书写着重点工程建设的奋进篇章,向着“6·30”既定目标全速迈进。

霍尔古吐水电站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作为当地重点水利能源工程,项目建成后将在水资源调配、防洪抗旱、清洁能源供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优化区域能源结构、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福祉具有深远意义。自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始终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工期任务艰巨等多重挑战。进入冬季后,新疆地区严寒干燥、昼夜温差大,给工程施工带来了更大的考验——混凝土浇筑防冻、机械设备防寒、施工人员保暖等一系列难题接踵而至。但项目部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在入冬前就制定了详尽的冬季施工方案,从技术保障、物资储备、人员调配等多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为冬季施工的顺利推进筑牢了坚实基础。

厂房内外:封顶之后再冲刺 机组安装掀高潮

“厂房全面封顶!”就在一个月前,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霍尔古吐项目主厂房封顶仪式圆满举行,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如今,这座矗立在雪山脚下的现代化厂房,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更显雄伟。走进厂房内部,与室外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数十名技术人员和工人各司其职、默契配合,大型起重机挥舞着巨臂,将一件件沉重的设备精准吊装到位,电钻的轰鸣声、扳手的敲击声、指挥人员的口令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机组安装的“交响曲”。

“厂房封顶只是起点,机组安装才是决定工程质量和投产效率的关键环节。”项目总工程师黄刚介绍,为抢抓冬季施工窗口期,项目部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将机组安装划分为多个作业面同步推进,实行“两班倒”24小时连续施工。针对冬季低温环境下设备安装精度要求高、密封性能保障难等问题,技术团队提前开展专项攻关,制定了设备保温、精度校准、密封防护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在发电机定子吊装现场,技术人员通过布设保温棚、安装电暖设备等方式,将作业区域温度控制在5°C以上,确保设备安装过程中各项参数符合设计标准。

“虽然外面天寒地冻,但厂房里有温度,想到这台机组明年6月份就能发电,心里就更有干劲了。”负责机组安装的班长李师傅搓了搓冻得通红的双手,脸上却洋溢着坚定的笑容。他和工友们每天穿着厚重的防寒服,在狭窄的设备间隙中穿梭忙碌,布线、接线、调试,每一个步骤都精益求精。为了保障施工进度,项目部在厂房内设置了临时休息区,配备了热水、取暖设备和防寒物资,让工人们在工作间隙能够及时取暖、补充能量。截至目前,厂房内水轮发电机组、辅助设备等安装工作正有序推进,预计明年5月底可全部完成安装调试,为后续试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下战场:隧洞浇筑忙 调压井收尾急

如果说厂房建设是项目的“面子”,那么地下隧洞、调压井等工程就是项目的“里子”。引水隧洞是整个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水资源输送的重要任务。由于隧洞地质条件复杂,为绢云母石英岩夹长石石英岩,且部分洞段存在渗水风险,施工难度极大。进入冬季后,隧洞内部虽然比室外温度高出不少,但湿度大、通风条件有限,给混凝土浇筑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

“冬季混凝土浇筑,防冻是关键。我们采用了‘双掺技术’,在混凝土中掺入引气剂和防冻剂,同时对砂石骨料进行预热,确保混凝土出机温度不低于10°C。”引水隧洞工程部位工程师张志豪介绍,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项目部投入了1台大型衬砌台车,2台钢筋台车,优化施工流程,实现了“测量放线—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拆模”的流水线作业。目前,引水隧洞混凝土浇筑正以每周5仓的速度稳步推进,单仓浇筑长度达12米,累计完成衬砌工程量已超过40%。在引水隧洞衬砌作业面,混凝土输送泵正源源不断地将混凝土注入针梁台车内,工人们手持振捣器认真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度;养护人员则及时对已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覆盖保温,通过铺设保温被、涂刷养护剂等方式,保障混凝土强度达标。

与引水隧洞相隔不远的调压井施工现场,同样是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调压井作为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构筑物,主要用于调节引水系统的压力,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霍尔古吐水电站调压井深达121米,最大开挖直径27米,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支护”的施工方法。经过数月的奋战,目前调压井开挖支护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只剩下最后16米开挖支护作业。“调压井开挖支护难度大、风险高,尤其是冬季施工,各项辅助设施的正常运行是重中之重。”调压井部位工程师王长元说道,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项目部加强了围岩监测,采用先进的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实时监测围岩变形情况;同时,对支护锚杆、喷锚混凝土等施工工艺进行优化,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施工现场,机械的轰鸣声响彻整个洞子,挖掘机、装载机往来穿梭,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支护作业,预计11月底可全面完成调压井开挖支护工作。

钢管与系统:安装收尾稳 保障供应足

压力管道工程是连接引水隧洞与厂房的“大动脉”,承担着将水流输送至水轮发电机组的重要使命。霍尔古吐水电站压力管道全长651米,钢管直径6.2米,由上平洞、斜井和下平洞组成,斜井钢管安装是工程的重点,为了确保管道安装质量和进度,项目部提前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制定了详细的安装方案,采用“分段预制、现场拼接、整体吊装”的施工方法,有效提高了安装效率。

“目前,压力管道钢管安装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最后几个接口焊接、防腐等收尾工作。”项目部工程部主任黎明静介绍,冬季低温环境对管道接口防腐质量影响较大,项目部专门采购了耐低温的防腐涂料,并采用加热设备对接口表面进行预热处理,确保防腐涂层与钢管表面紧密结合,有效抵御地下水的侵蚀。同时,为了保障管道安装的精准度,技术人员采用激光测距、全站仪定位等先进技术,对每一段管道的安装位置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确保管道轴线偏差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预计11月下旬,压力管道工程可全部完工,具备通水条件。

在项目建设中,砂石、拌和系统是保障混凝土供应的“生命线”。为应对冬季降温,项目部早在10月初就对砂石、拌和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安装了骨料预热、锅炉、保温罩等防寒设备,建立了完善的冬季混凝土生产保障体系。“我们对砂石骨料采用‘工业电热毯+保温被’的双重覆盖方式,确保骨料温度不低于5°C;对搅拌站料仓、输送管道等进行了保温包裹,防止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温度流失。”拌和站负责人谭庆红说,目前拌和站每天可正常生产混凝土,能够满足各施工部位的浇筑需求。在拌和站现场,装载机正将预热好的砂石骨料送入料仓,搅拌机组高速运转,操作人员通过电脑控制系统精准调控混凝土配合比,一罐罐合格的混凝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各个施工点,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

凝心聚力:防寒有妙招 热情胜严寒

“这场雪来得比往年早,但我们早有准备!”项目部党群综合部主任郭鲜说道,为应对冬季严寒天气,项目部提前采购了防寒服、棉鞋、手套、暖宝宝等防寒物资,发放到每一位人员手中;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搭建了值班室、茶水间,配备了油汀、暖风机等取暖设备;食堂还专门推出了热粥、姜汤、炖菜等驱寒食品,让大家在寒冷的冬季感受到浓浓的暖意。

除了做好后勤保障,项目部还加强了冬季施工安全管理。通过开展冬季施工安全培训、应急演练等活动,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在施工现场设置了防滑警示标识,对脚手架、施工平台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和加固;安排专人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施工安全。“冬季施工,安全第一。我们每天都会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重点检查防寒保暖、防火防爆、防滑防冻等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项目安全总监钱振说。

恶劣的环境没有消磨建设者们的斗志,反而激发了大家的干劲。在霍尔古吐项目施工现场,无论是年过五旬的老员工,还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都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用汗水和坚持诠释着“工匠精神”和“奋斗精神”。来自四川的现场管理杨文旭已经在项目上工作了两年,他说:“虽然这里冬天很冷,但项目部的保障很到位,大家干事的热情很高。想到这个项目建成后能给当地带来好处,我们就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年轻的测量人员小李是第一次在新疆过冬,他说道:“刚开始确实有点不适应这里的寒冷,但看到身边的前辈们都在坚守,我也深受鼓舞。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更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

项目部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了“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在冬季施工中设立“党员责任区”“青年示范岗”,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冲锋在前、攻坚克难。“作为党员,我们就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党员干部张元军说,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现场各部位管理人员带领工友们加班加点,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项目部形成了“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推动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

展望未来:攻坚冬季五个月 冲刺“6·30”

为确保“6·30”目标如期达成,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冬季施工进度计划,将各项任务分解到周、细化到天,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实行“日调度、周通报、月考核”制度,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加强与业主、设计、监理等各方的沟通协调,优化资源配置,保障设备、材料及时供应,为施工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冬季是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攻坚时期。我们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各项任务按计划完成。”项目副经理王立表示。

“过完这个冬,我们离‘6·30’目标就更近了!”项目经理黄远方望着窗外的雪景,信心满满地说。“6·30”目标是指2026年6月30日前实现首台机组发电,这是项目部既定的重要节点目标,也是全体建设者共同的奋斗方向。当前,距离“6·30”目标仅剩7个多月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冬季施工的质量和进度直接关系到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站在霍尔古吐项目的制高点远眺,雪山连绵,厂房林立,隧洞蜿蜒,管道纵横,一幅波澜壮阔的建设画卷正在天山脚下徐徐展开。这场入冬后的第一场雪,不仅考验着项目建设的韧性与实力,更凝聚起全体建设者的信心与决心。在接下来的五个月冬季施工期里,霍尔古吐项目全体建设者将继续以风雪为友、以严寒为伴,坚守岗位、攻坚克难,用实干和担当推动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实现“6·30”目标、为新疆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春日的阳光洒满天山,霍尔古吐项目必将以崭新的面貌矗立在南疆大地,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书写新时代水利能源工程建设的辉煌篇章。而这个寒冬里的奋斗故事,也将永远镌刻在项目建设的史册上,成为全体建设者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