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清风】传优良之家风,做清廉八局人

日期:2022-08-12 来源:向家坝后续监测项目部 作者:毕君杰 字号:[ ]

曾记否?大唐盛世、万国来朝,世人皆为我中华文化之繁茂而赞叹以致不远万里到长安瞻仰学习的景象亦历历在目,其中日本国六次遣唐使更是一大壮观,更为之中华文化辉煌史的最好证明。而如今,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正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而年轻人也追洋风学洋行,但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此中华传统文化存亡危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了一个重要举措—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文化。其中文化抓的要硬特别是要从娃娃抓起,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可见一斑,因此家风家训作为传统文化的一员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也素来重视家教。其中历见于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赞叹学习的亦不少,而随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其中许多更是成为了家家之训,形成了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来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是一个家族经验与希望的沉淀,它朴实无华却饱经风雨的洗礼与岁月的打磨,好似角落里蒙尘的老酒,沉郁芬芳。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世界上许多富有盛名的家族,无一例外都拥有着他们的家风家训,而这也正是他们家族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曾国藩家书,其中的十六字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而正是这十六字家训让曾家的后代更是涌现了许多名人大家,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曾国藩长子曾纪泽——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利用精妙绝伦的外交手段为祖国收回了伊犁,在中国历史画卷上留下了属于曾家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另外梁启超先生的家训十条让其九子皆成才,更是出现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总之历史上著名的家风家训还多如牛毛,还需要后人不断地发掘学习。

家风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家庭。而我虽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家风家训教育,但家庭中的每个长辈的言行都对我有着不同的影响。如作为退休教师的外公常常引用陆游的“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教育我要年轻要努力学习,以致自己年老时没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悲叹,也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我要学以致用,避免马谡式的悲剧。而外婆和母亲则教育我做人做事要善良,即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父亲也从小教育我做人做事要秉持“舍得”二字即有舍才有得,同时做人要清正廉洁,只拿自己该拿的,以前年纪小还不甚理解,但在听过黄启斌书记的那堂《警钟长鸣筑防线,廉洁从业扬清风》的课解开了我所有的疑惑。首先黄启斌书记归纳的“三慎、三本账、三条线”让我记忆犹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条线——法律底线、纪律红线、思想高线。著名法学家韩非子曾说过:“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而对于一个企业乃至个人也是如此,只有保持清正廉洁原则底线不动摇,树立拒绝贪腐思想高线要坚持,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的八局员工。另外,我在拜读明代著名清官于谦的《石灰吟》后,其中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让我对于清廉二字的含义有了更深刻更真实的认识。总之正是因为这些积极的家风教育,才促使我成为了现在的具有正能量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青年。

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在影响家庭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社会国家的发展。良好的家风对于每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积极意义,也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甚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特殊的作用。

常言道,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而一代代优良家风传承正可以让我们及后辈成为一块无瑕宝玉。而对于一个企业更是如此,所以我们科研青年更应传承八局尚水文化,坚持尚水八德,秉持两袖清风朝天去的清廉作风,顺势勇为,为实现把八局打造成为最具行业特色的一流国际工程公司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