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海外特写】哈密斯的逆袭之路

日期:2022-01-17 来源:国际公司 作者:匡永佳 摄影:王剑 字号:[ ]

哈密斯是中国水电八局乌干达卡鲁玛水电项目招聘的一名当地员工,1984年出生的他拥有乌干达马克雷雷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和乌干达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学位。

2011年本科毕业后,乌干达就业低迷,市场对经济学人才需求极少,拥有经济学学士学位的哈密斯多处求职无果。他的父母育有七儿四女,哈密斯在家中排行老大。家里一切开支都由年迈的父亲一人承担。大学毕业后的哈密斯心有愧疚,下定决心要找到工作,供弟弟妹妹上学,为父亲减轻负担,也让这个大家庭的生活能有所改善。毕业两年后一听说中资企业卡鲁玛项目有用人需求,便立马赶来卡鲁玛项目求职。即便当时只有招聘小车司机的需求,哈密斯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自此以后,哈密斯脚踏实地,从小车司机干起,不断学习,一路成长,最终成为了当地人力资源高级主管。

工作初期,他凭借过人的工作能力和强烈的责任心成功吸引了项目中方领导的注意。经过中方领导的培训和指导,加上哈密斯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他成功完成了从小车司机到高级人事主管的职业转型。在过去八年里,哈密斯的工作可圈可点。2014年至2015年期间,经过多次沟通与协商,最终成功带领人事团队同项目工会签订了当地劳务集体协议,完美实现了项目和当地劳务互利共赢、形成了最大合力。2016年3月,经双方友好协商,项目同意给当地员工集体涨薪3%,进一步增加员工福利。2015年开始同员工沟通将工资发放方式由现金发放改为银行转账事宜,提议遭到了多数员工的反对。哈密斯带领团队总结经验,分析利弊,主动沟通,最终于2017年顺利达到改为银行转账的目标。2017年初,成功实现当地员工社保账户全覆盖,确保项目不因当地员工社保缴纳问题遭受处罚。哈密斯带领团队完成招聘工作12000人余次,为当地员工提供培训机会7000余次,实现技术转移4000余人。项目当地劳务薪酬远超乌干达市场水平,为当地雇员提供了收入保障。

当然,哈密斯的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人事主管这一敏感职务让他遭受了不少非议。他也曾动过离职的念头,但在中方领导的鼓励下,又咬牙坚持了下来。2016年,哈密斯荣获中国电建和中国水电八局国际公司“优秀外籍员工”荣誉称号。

自打进入卡鲁玛项目工作以来,哈密斯大家族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2011年,哈密斯在姑妈家遇到了真爱,当时的她还在读高中。两人一见钟情,相互接触、深入了解后于2016年喜结连理,同年喜获男婴一名。哈密斯回忆起儿时的苦日子,不禁感叹:“多亏了中国水电卡鲁玛项目,让我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支撑起整个家族。”开始工作以后,哈密斯除了照顾一大家子日常生活,还资助了自己的弟弟妹妹上学,其中一位弟弟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射线照相医师,还有一位弟弟也已经成为当地企业的土木工程师。哈密斯还在老家自建了一栋新房子,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聊天的时候,他经常忍不住要向朋友称赞起卡鲁玛项目和中资企业,对中国电建的感激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他总说:“如果有机会,要跟着中国电建干一辈子!”他坚信,中资企业来乌发展将让中乌友谊更进一步;“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实施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乌方早日实现2040年国家愿景。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